语文教学对话论
语文教学对话论内容简介
对话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常见的现象,但此所谓“对话”,既不能理解得过于宽泛,以为凡是甲问乙答都是对话,对话以方必须是平等的、真诚的、合作的,其结果必是双方都能通过对话而瑧于一个新的精神境界;但也不能理解得过于狭窄,以为只有甲问乙答才是对话,甲问乙答固然是对话的典型样态,作讲演、写文章或听演讲、读文章等也可以具有对话性,正如巴赫金所说的那样,只要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之间具有“同情和反对的关系、肯定和补充的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之中,也应当看成是对话。绪论 对话:语文教学的新概念第一章 语文生活与对话一 语文生活的本质:以言语能力为表征的精神存在二 语文生活的课堂教学形态:文本对话三 语言生活的最高境界:人的诗意栖居第二章 语文教育与对话第一节 倾听:语文学习的精魂一 倾听的涵义二 言语声音是视域融合的最佳途径(一)声与气(二)声音与文字三 倾听经验是语文对话的前理解(一)语感始于倾听(二)幼年倾听经验的价值第二节 对话:回归语文什么必须回归感性一 语文教学为什么必须回归感性(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察(二)从“知识中心说”走向“语感中心说”二 对话:回归感性的必然走向(一)“对话”的含义(二)对话与语感提升(三)在对话中走进言语的感性世界三 教学方法举隅(一)朗读和背诵(二)抄写和默写(三)对比阅读(四)语词统计(五)从对联学语文第三节 对话与语文感知一 感知的个性化与创造性二 语文感知:创造性的对话(一)文本的未定性的空框结构召唤着创造性的语文感知活动(二)创造性的感知活动生成文本的意义(三)创造性的语文感知活动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四)平等对话式的语文感知表现形式(五)语文感知是一个具体人格的结晶体,具有人格的全息性(六)语言的感知的性质三 语文感知的创造性与人的发展(一)语文感知的创造性是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二)语文感知的创造性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三)语文感知的创造性有助于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四 阅读教学中语文感知的现状分析五 对话教学,生成语文感知的创造性(一)鼓励自主探索精神(二)强化发现问题意识(三)开展言语实践活动(四)培养涵泳体悟习惯第三章 阅读教学的对话性第四章 写作教学的对话性第五章 教材:特殊的对话者第六章 对话:理想的师生关系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对话论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