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作者:钱乘旦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2

顾文姬评分

5

226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内容简介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将围绕冲突中的融合这个主题,追溯现代英国形成的过程,这不仅可以加深了解英国独白的民族精神,或许还可以提供一种参照,让我们沉思其他民族不同的(或相同的)经历。斗争与和谐是社会前进的两个侧面,没有斗争,则社会难以进步;失去和谐,则社会难以维持。如何取得这两方面的平衡,是每一个前进中的民族所面临的难题。而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当然受制于各国各自的国情。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最先进的技术一般来说,只要哪个国家想要它,他就可以得到它,但许多国家仍然落后,因为他们不要这些技术。他们不要这些技术,不是因为这些国家不知道这些技术,或缺少有关的知识,而是因为这些国家运用先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操作和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够,或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愿意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

孟德斯鸠曾认为,英国人在三件大事上走在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虔诚、商业和自由。

但贪欲本身并不能自动转化为工业革命的动力,它可以表现为无耻的掠夺与抢劫,而不产生现代工业所需要的企业家精神。比如说,在早期殖民活动中独占鳌头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他们从美洲攫取了大量贵金属,但这些财富并未能在本国转化为资本,形成新的生产力;相反,它却被腐朽的贵族挥霍掉了,流入别国变成了发展生产的资本。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言,贪得无厌并不等于资本主义,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精神。。。。只有人的谋利动机转化为目标合理的社会行动,才可能产生工业革命的动力。

政府应当保护私有财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种信念的建立对于英国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和发展的作用,不亚于17世纪的清教革命对英国政治发展所起的作用。人们的确很难设想在一个没有法治,国王或君主可以随心所欲地剥夺臣民财产的国家里会产生合理谋利的精神。

任何社会结构都需要一定的凝聚力,而这往往意味着某种强制以及对自由的侵犯。

英国社会中无形的等级观念十分令人吃惊。在伦敦的公共场合,人们很少与旁人交谈,唯恐稍不注意,与地位较自己为低的人交谈而失去自己的身份,这在欧洲大陆各国同样也是罕见的。正是这种对自由的向往与浓厚的等级观念共同构成了英国的文化传统。

56总之,詹姆士和查理以“君权神授”为依据,力图谋取绝对而无限制的专制权力。他们否定英国人的权利,这就必须否定权利所赖以体现的形式一议会,也否定权利所赖以维持的保障—法律。在这种情况下,权利若想继续存在,就只有行使“自由传统”中最后的手段一一抵抗暴君的权利了。这就是英国革命的历史背景

65 革命以争取自由为出发点,络果自由似乎和以前一样遥远;革命把“议会主权”确定为原则,结果连议会能否存在都成了问题。在这种情祝下,革命迷航了。二十年中,革命左冲右突,试图找到一条正确的航道;但对抗与冲突未能解决问题,相反却使冲突愈该愈烈。起先是王权压倒自由,随后是自由压倒王权,但谁压倒谁似乎都行不通,只会给国家带来动荡。二十年的革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克伦成尔死后,谁也不知道革命该往何处去,于是只好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一斯图亚特王朝复避了。

“光荣革命”是两种对立因素的相互兼容,体现着一种历史运动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对立的两方面在冲突后达到融合,使历史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冲突与融合在这种模式中各有其浊特的作用,没有冲突,历史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厅,就永远停滞在陈旧的发展水平上。但另一方面,没有融合,就不会有长期的社会稳定,也不能降低历史为进步面付出的代价。

政治方面的这种演变方式又影响到其他方面,促使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把新的内容装进传统的外壳,使古老的形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英国国民性中最大的特点,也是英国人最令人吃惊的创造,由引而产生的近代民主制政治,是英国对近代世界的重大贡献之一。

总之,从十七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和进取的精神开始在全英国弥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与藪励,结果就激发了人一的创造力,引发出技术大革命,这是工业革命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因素。作为这种追求的结果,英国在物质财富的生产方面发生突飞猛进的进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场”,率先跨进了“工业民族”的行列。

在英国的特定条件下,随着历史的发展,对财富的追求和对平等的追求逐渐融合起来,虽则各社会集团的侧重点大不相同,它们却好象同一个钱币的两面,共同勾划出一个工业民族前进的轨迹。对财官的追求最终导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面对平等的追求则使这一富有的国度能在现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按较为合理的原则对财富实行再分配,最终通过某种调节面使理存的社会秩序在一定阶段内,在不同程度上能为各方所接受,这是英国发展的特点。

经过几个世纪的漫长的冲突,对财富的追求和对平等的追求,这二者终于在“福利国家”的原则上求得了基本的融合。有产者从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牺牲了一部分私有财产,用来争取劳动者对现存社会制度的认可,换取到社会的相对稳定。而对劳动者来说,现存的社会制度虽与本阶级的根本利益相抵触,作为阶级,有产者与无产者的根本对立依然存在,但他们的斗争锋芒明显地收敛了。双方都默认了“福利国家”的原则,“香肠”、“面包”在“福利国家”的构架中达成了协调。

“福利国家”是“明智”的资产阶级和被“软化”的无产阶级“协调”的结果。今天,尽管“福利国家”制度也遇到了种种麻烦,然而,无论是保守党或工党,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这不仅因为福利制度牵涉到千百万人的生计,而且福利原则已溶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当对财富的追求和对平等的追求在“福利国家”的交点上契合起来时,英国就形成了种新的民族精神——工业民族精神。当这种精相渗透到民族的各个领域之中,渗透到它的血液之后,一个工业民族就形成了。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钱乘旦

钱乘旦

钱乘旦: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国外会士。1949年生,江苏金坛人,老三届,文革后第一批世界史博士(南京大学),师从著名英国史专家蒋孟引。主要研究方向是世界现代化进程,曾去哈佛大学、爱丁堡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在南京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许洁明:女,1950年生,云南昆明人,原籍江苏新沂人。和钱为同批南京大学世界史博士,现为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史,和钱多有学术上的合作。

钱乘旦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