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脸
死亡的脸内容简介
《外科医生手记:死亡的脸》讲述了医学打破了生死的自然平衡,帮误导人类抗拒必然的死亡。各种意外、自杀及疾病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死亡的脸一再显示缺氧、疼能,饥饿,脑部功能丧失等表情,灵魂抽离离体的剧痛,没有人幸免。了解死亡的真实面目,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避免无意善意的扰乱,过迟或过早离开人世,都不是正确的选择。医疗哲学往往把死亡看成无情的敌人,对于这些哲学信徒而言,即使是医疗短暂的胜利,也值得垂死者荒废悲苦的余生。善终,其实是一种神话。每个人都有权利在了解死亡的真相后,去选择自己所想要的死亡形象和死亡方式,但前提是——了解真相,才会有正确的选择。
热门摘录
the 18th century novelist Laurence Sterne once remarked that writing 'is but a different name for conversation'
无论医学、病理学上有多惊人的突破,也只是对于不可避免的死亡,给予短暂的缓刑而已。 没有人因年老而死亡。 所有关于人类生命的讨论,都不会出现一致的答案,但是却应有一致的态度,就是包容和探究的态度。
布朗自己写道:“我并不太害怕死亡,而是对此感到羞惭;这对我们人类而言是非常羞耻的事,在那一刻内我们的形象能如此被扭曲毁坏,然后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妻子、儿子,害怕地站着并瞪着我们。
“你的死亡是宇宙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你之所以能存在的条件。”……“让给别人空间,正如别人让给你一样。” 生命的用处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时间的运用;一个人可能活得很久,却只活了一点点。
并非因为上帝禁止自杀,它才受人憎恨;上帝会禁止它,因为它是令人憎恨的。
那些照顾艾滋病患者的人……不只是医生、护士,还包括了所有付出过的人员。他们每日的行为,正是我们过去所嘲笑所不值的:世上真有无私的存在。他们就是这一种英雄。他们值得敬佩,是他们选择的道路,是他们克服了他们的恐惧。他们不作道德上的批判,也不去计较社会阶层、感染的原因,或这些病人是否是所谓的“危险群”。
癌的第一个细胞确实是身体细胞的子代,但因为它们长得又丑又畸形,难于控制,最后母细胞还是拒绝了它们。在活着的组织内,癌细胞这些无法控制的暴民就如同一群疯狂的青春期少年一般,它们是细胞社会中的少年犯罪。
但最后,癌并没有获胜。当它杀死了受害者时,也就等于自杀了。癌一出生就带着死亡的愿望。
对于一个年轻的医生来说,没有任何一个课题比得上“不使病人失去希望”来得重要。即使是这些病人明显地迈向死亡之路。
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撩开死亡过程的神秘面纱。我的意思不是想把它描述成一个充满疼痛、令人厌恶的崩解的可怕过程,只是想把它在生物学和临床观点上的真实面貌呈现出来。只有在诚实地讨论死亡的详细过程时,我们才能面对那些我们最害怕的事情。借由了解真相与准备去面对,我们才能超越对未知的死亡世界的恐惧,免于自我欺骗与幻灭。 我的愿望是协助去回应诗人里尔克的祈祷:“喔,主啊,赐给我们每个人属于自己的死亡吧。”……我尝试着将它写成只要条件许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死亡。
我母亲在我11岁生日后的一周死于直肠癌,这个事实影响了我的一生。所有我已形成的一切,以及许多我未形成的个性,都能直接或间接地自她的死亡推溯起。
现代,医生被训练成只去思考生命和威胁它的疾病。……我们之中思考死亡最清楚的,通常是哲学家与诗人,而不是医生。尽管如此,还是有些医生了解死亡和它的后果也在人类的情境之内,因此值得医疗者加以重视。
癌不知道规则,这点无关乎道德;但它知道摧毁生命,又可说是不道德的。一丛癌细胞就是一群失调的、无组织的、自行其是的青少年暴民,愤怒地反对其出生的社会。
所有关于人类生命的讨论,都不会出现一致的答案,但是却应有一致的态度,就是包容和探究的态度。
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通常都有下面特质 : 抽烟 、 饮食无节制 ; 对于做 家务事 、 运动 、 维持正常血压漠不关心 ; 有糖尿病史或心脏病家族史 ; A 型性格 ( 个性好强 、急躁 ) 。这些人的个性,很像小孩于在学校课堂上举手大喊: “ 选我吧 ! 我一定做得比别人都好 ! ” 这样的个性给了心脏额外的负担 。 这些人都是很容易分辨的 , 也就是说 , 冠状动脉心脏病通常是有迹可寻,而非随机偶发的。
严重的缺血已阻断了心脏的房室节传至心室的规律讯息。心室由于无法接收到讯息,就开始自行跳动,每当心至有自发节律点发出讯息,就会使心室产生搏动。任何少量的刺激或缺氧,都会引起法国人所谓的“心室混乱”ventricular anarchy即不规则、无效的收缩遍布心肌,导致心脏完全不规则地快速跳动,亦即心室心搏过速与心室纤维颤动。
奥斯勒对于老人的肺炎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在他第14版的《医学原理与应用》开头,他说肺炎“是老人特别的敌人”,但在别处,他的说法又颇不相同:“肺炎可称为是老人的朋友。经由快速、短暂,通常并不痛苦的病程将老人带走,使老人脱离了将使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更加痛苦的衰败过程。
大部分老年医学家,都坚决主张不要使用激烈的介入性手段来延长病人的寿命。老年医学家总是对肾脏科专家为老人实施血液透析、胸腔科专家对没有生活品质的老人实施气管插管、甚至外科医生在病人因腹膜炎而死时却执意要动刀……等等这些做法提出挑战。 我们希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而不是去延长寿命。因此,我们希望看见老人们尽可能过着独立而有尊严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是减少尿失禁、控制意识混乱、帮助家属处理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化都试图给魔鬼一个名称,以减轻对它的恐惧。有时候,我会对那些医学先驱感到好奇,他们致力于认识疾病加以分类,背后真正的动机(也许属于文化中的潜意识)与其说是为了了解它,不如说是要大胆地对抗它。我们若能对一件事贴上标签,就显得比较容易应付它,那原本充满野性、不受辖制的恐怖家伙,也才能够略受控制。当我们能够给疾病一个名称,就使它变得文明些,使它遵守我们的游戏规则。
不论一个人多么相信“临终过程没什么好惧怕的”,一且事到临头,他还是会感到害怕。除非我们对将要降临到自己身上的事能预先有所了解,才不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深怕自己会做错什么。每一种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它对身体的破坏总是在一个非常特定的架构下进行。所以,我们若能认识所患的病症,才不会胡思乱想;若能确实了解它的致命过程,才不会在面对死亡时产生不必要的害怕。最好是能有所准备,知道到了什么地步,可以寻求解脱,甚至考虑全然结束这段人生。
伟大的罗马演说家塞尼卡(Seneca)在他漫长的一生中,曾深入思考老年的问题。 如果老年留给我完整的身躯,我不会厌弃它。但如果它动摇我的意志,一个个地摧毁我的器官,留给我的只是气息而不是生命,我将从这腐朽颟顸的躯壳离去。只要疾病还有痊愈机会,并留给我健全的心志,我不会借着死亡来逃避它。我也不会因为病痛而动手攻击自己,这样乃是战败而死;但我知道,如果自己已经毫无希望却仍须忍受痛苦,我将选择离去。并非我害怕痛楚,而是疾病已夺走了我活下去的意义。
在执行绞刑时,行刑者会尽量避免受刑者发生窒息,但还是会有失手的时候。一般是将活结恰好置于受刑者的下颚弓处,然后突然下坠5~7尺,使颅骨底部的脊柱发生骨折脱臼。脊柱断裂为两半,立即造成休克和呼吸停止,即使受刑者没有立即死亡,整个过程也非常快速,只是心跳仍会持续数分钟之久。
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已经变成癌的细胞应该能被完整的免疫系统检查出来,并将之杀死。事实上这也在某些范围内发生过许多研究学者相信,我们的组织正持续地制造癌细胞,而癌细胞也正持续地被免疫系统所毁灭。当监督系统失败时,临床上的恶性肿瘤就会长大。
营养不良引起的问题远超过体重下降与身体损耗。健康的身体在饥饿寸会以脂肪为主要能量来适应环境,但癌症病人并非如此,而是先利用蛋白质。上述原因加上摄食不足导致肌肉耗损;体内蛋白质总量下降,导致器官及酶系统功能失常:并且对免疫系统也会造成重大影响。有证据显示,肿瘤释出物质中的一种会降低免疫力。虽然在理论上这也会促进肿瘤生长,但似乎免疫力降低导致感染增加的可能性,比肿瘤生长要严重得多,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化学或放射治疗的病人而言。
左心室,这个心脏最强有力的泵,全身组织、器官养分供给的动力源,几乎在每次心脏病发作时都会受损——每支烟、每片奶油、每片肉和上升的血压,都使得冠状动脉愈来愈硬,对血流的阻力愈来愈大。
在我青少年早期,我看见祖母旺盛的活力消失了,变得非常温和。她对我们这群孩子总是很温和,但温和可能意味着某件新发生的事——可能是退缩、对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默认,而这正逐渐把她与我们拉开,和生命分离。
对植物与动物而言,更新需要先有汰旧,然后衰败的才能被健壮的所取代。这就是自然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东西应被视为病理的或病态的——事实上,这正是疾病的对比物。将一种自然地过程称为疾病,是想要治愈它的第一步,也是阻挠它的第一步。阻挠它也正是阻挠我们意欲保存的种族延续的第一步。而最后,乃是影响我们整个世界的秩序和系统。
阿兹海默症就是要用绝望的洪流,在精神上征服每一个受其影响的人。
阿兹海默症是个无情的诊断,也许可以借着良好的护理、支援团体的协助和亲友间的亲密关系使痛苦减轻,但是最终还是需要患者和相爱的人一起走过这个黑暗幽谷。一路上,仿佛所有的事都永远改变了,及至死亡的时候,没有尊严,受害者的人性被疾病任意和公然地侮辱。如果其中还有什么智慧,那就在于认识到人类的爱与忠诚,不仅能超越身体功能的衰退,还能超越长期悲伤岁月中心灵的疲乏困倦。
在美国和其他民主国家,宣扬不同观点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最后可能达成共识,而在于体认到可能没有共识。借着不同意见的讨论,我们才会在下决定时有多重考虑,其中有许多是我们自己深思熟虑也想不到的。但个人的决定与公开的辩论不同,它是在别人不能进入的良知范围内进行。
死亡的脸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