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解释
文化的解释内容简介
简介:格尔茨这本开拓性的著作,美国社会学协会1974年索罗金奖获奖作品,有助于为整个一代人类学家界定其领域的终极目的。 ——《出版家周刊》前 言当一位人类学家在殷切的出版商的催促下,着手收集他的某些论文,以便对他自离开研究生院后十五年中的工作作一个回顾性的展示时,面临着两个困难的抉择:收集哪些论文以及如何以诚实的态度来对待收集进来的论文。我们所有这些为社会科学杂志写文章的人都有一本自己想像中的非书之书(nonbook),而越来越多的人也正在把它们出版出来。我们所有的人都设想过去自己写的东西现在会写得更好,而且准备好了要自己修改而决不让编辑改动。想要从自己的行文中发现精巧的构思可能会同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发现一样让人失望;事后(post facto)编一个进去——“这就是我过去想要说的意思”——是一种强烈的诱惑。面对第一个抉择,我决定只收入那些与文化概念有直接而明显关系的论文。事实上,这些论文的大多数不是理论探求而是经验研究,因为当我离社会生活的直接体验太远时,我就会感到不舒服。但是所有的论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实例,来提出一个独特的——别人也许会认为是奇怪的观点来阐明什么是文化,它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以及应该如何恰当地研究它。虽然重新定义文化是我作为人类学家最持久的兴趣,但是我也在经济发展、社会组织、比较史学和文化生态学领域里做了一些拓展——为了避免离题太远,本书就没有反映这些关注。因而,我希望,这一组论文看起来就像是一篇通过一系列具体分析而得来的论文,不要仅仅是一种“尔后我写道……”这样的对有些漂泊的职业生涯的回顾。这本书要进行论证。第二个抉择不大容易处理。一般来说,我对发表过的文章采取一种stare decisis(维持原样)的态度,即使仅仅是因为如果这些论文需要很大的修改,那就完全不应该重印它们,而应代之以能纠正错误的全新论文,也应这么做。况且,把改变了的观点写进早先的著作中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判断,在我看来不太光明磊落。这样做会模糊了选编自己的论文时首先想揭示的思想发展进程。不过,即便如此,虽然争论的实质不受严重影响,但要是对原文一字不改,传达的就是过时的信息或因与现在已淡化的一系列事件联系过于紧密而削弱了现在还有效的讨论,在这种情况下,似乎还是有正当理由,回过头去做一些校订。在后面选收的论文中,有两处与我上面的考虑有关,因而我就对原来写的东西做了些修改。第一处是第二编中的两篇关于文化与生物进
热门摘录
我认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我所追求的是析解(explication),即分析解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
人是悬由自己所编制的意义之网的动物...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学。
我们称之为资料的东西,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对于其他人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同胞正在做的事的解释之解释——之所以被弄得含混不清,是因为大部分我们借以理解某一特定事件、仪式、习俗、观念或任何其他事情的东西,在研究对象本身受到直接研究以前,就已经作为背景知识被巧妙地融进去了。
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即是在不削弱其特殊性的情况下,昭示出其常态。把他们置于他们自己的日常系统中,就会使他们变得可以理解。
作为可以解释的记号构成的交叉作用的系统(如果忽略下狭义的用法,我本可以称之为符号)的制度,文化不是一种引致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的力量(power)它是一种风俗的情景,在其中社会事件,行为,制度或过程得到可以被人理解
解释的力量不取决于使它们连在一起的严密性,也不能取决于论证这些时的信息,像它们今天常常被迫做的那样。我以为,最使文化分析丧失信誉的莫过于建构具有形式次序的,无懈可击的描述,因为没有人完全相信其实际存在。
因为在这里...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不是整体抽象的规律,而是使深描成为可能;不是越过个体进行概括,而是在个案中进行概括
人类学,或至少是解释的人类学,是这样的一门科学;其进步不以达于观点的一致为标志,而是以辩论的巧妙为标志。使我们在争论中彼此激怒对方的精确性才是最上品的
我对这样的观点从来不敢苟同:既然在这类问题上不大可能(当然不可能)达到绝对客观性,那么,也就可以放纵情感了。正如罗伯特.索洛所言,那好像在说,既然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不可能,那么,也可以再臭水沟里做手术了
我主张的文化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符号学(semiotic)的概念。 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我所追求的是析解(explication),即分析解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
所应发问的,不是它们的本体论地位如何,所应发问的是,它们的涵义是什么:在它们发生之时,通过它们的媒介作用,所要说的是什么
文化分析本质上是不完全的。而且,更糟糕的是,它越是深入,就越是不完全,它是一门奇特的科学:它说的最多的论断恰是其基础最不牢靠的论断;在这门科学中,想在眼下问题上取得任何进展恰是在强化你自己和他人的怀疑:你恐怕并没用弄对。
为了搞清楚人实际上是什么,我们必须凭借各种相关学科的发现——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这些学科相互重叠就像花纹中的不同的图案
与其说文化的作用仅仅在于补充、发展和扩大以生物体为基础的能力,这些能力在逻辑上和遗传上先于文化,不如说它更像是这些基本能力的组成部分。
它(感情生活)是给予普遍的、分散的、持续变化的肉体感觉一个特别的、明显的、确定的形式;对我们天生就服从于它的不断变化的感觉施加一种可以认知的、有意义的秩序,因而我们可能不仅感觉到而且理解我们所感觉的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不仅思想,还有感情也是文化的造物
动机既不是行为也不是感觉,而是进行某类活动或产生某类活动的倾向性。当我们说某人信仰宗教时,指的是因宗教所驱使,这至少是我所要说的意思的一部分 我要说的另一部分是:当他受到恰当的刺激时,他有进入特定的情绪中去的能力
巴厘岛的男人,或者说大多数巴厘岛的男人在他们的宠物身上花大量的时间,修饰它们,喂养它们,谈论它们,让它们相互试斗,或者就是以一种着迷般的赞美和梦幻似的自我专注的眼光凝视它们。
知识社会学应该被称为意义社会学,因为被社会所确定的,不是概念的本质而是概念的载体。[…] 或者再引用伯克的一个例子,由于日本人在提到一个亲密朋友的死讯时会微笑,因此在美式英语中语义学上的对等说法(行为和词语)就不是“他笑”而是“他苦着脸”。只有这种精心的转译,我们“把日本人接受的社会用法转变成相应的西方人接受的社会用法。”
只有我们放弃了由展示技巧而获得的甜蜜的成就感,让自己关注尚未有效澄清的问题以便可能有所发现,我们才能希望获得成果。(这些成果不是仅仅重复在本世纪前四分之一时间内一些伟人的成果,而是要能与之并驾齐驱。)
What makes Balinese cockfighting deep is thus not money in itself, but what, the more of it that is involved the more so, money causes to happen: the migration of the Balinese status hierarchy into the body of the cockfight.
文化的解释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