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百年

作者:斯图尔特·克雷纳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0

顾文姬评分

5

289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管理百年内容简介

《管理百年》一书,为我们提供了在管理的黄金时代的理论和实践中畅游的机会。书中回顾了众多历史人物,这些工作足以让任何一位小说家心生羡慕。从亨利·福特到爱德华兹·戴明,克雷纳所涉及的创新者们与他们提出来的观念一样有趣。这是一本将真实生活写进历史的书籍,其中充满了对每一位学习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人来说都具有价值的远见。 有趣、创新和进步的100年,当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现,管理就已经与我们相伴。但只是在过去的100年里,管理才被作为一项职业得到认识、分析、监控和传授,才有了一定的形式。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泰勒思想的第一个缺点是,它把效率放在了伦理道德之前。企业再造与泰勒思想的相似点再次出现:更认同裁员,而非改善工作生活和企业绩效。

松下幸之助甚至提出理论:成功的产品就是比竞争对手的质量好上三成,价格便宜三成。 松下幸之助和亨利·福特之间最关键的区别是,松下看出了商业中强大的道德伦理元素——公司不是单纯的生产工具,还是社会和个人福祉的载体。光有利润还不够。“制造商的使命,应该是克服贫困,把社会整个地从贫困中拯救出来,为它带去财富。”

读过韦伯的人应该不会为他所得结论感到愉快,人道主义者尤其难以接受。他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提出了自己的预见,暗示工业发展不可避免要使人丧失“人性”。 卡尔·马克思认为工业化践踏了劳力所有者的权利,韦伯的观点却更为务实——个人屈服于组织是现实,而非通往无产阶级乌托邦的阶梯。

巴纳德的很多观点跟现代管理思想不谋而合。他第一个把理性决策提升到管理职业核心的地位。此外,他强调沟通的必要性:他认为,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需要知道沟通渠道是什么、在哪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跟组织目标捆绑在一起。 对巴纳德而言,首席执行官并非只着眼于简单短期成果的独裁式人物。相反,培养价值观、定义组织的目标,也是其职责的一部分。巴纳德认为,价值观和目标需要转化成行动,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激励口号。

需求层次理论为激励建起了合理的框架,但它的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它对人类本性的认识。人总是想要更多,欲望没有止境。 赫茨伯格把工作中的激励元素分成了两类,这就是著名的双因素理论:一类满足人的本能需求(保健因素),一类满足人类的独有需求(激励因素)。 真正的动力来自成就、个人成长、工作满意和获得认可。换言之,是要用工作本身来激励人们,而不是依靠奖励或施压。 赫茨伯格进而拓宽了研究的基础。这进一步证实他的结论:保健因素是造成工作不快的主要原因,激励因素则是通往工作满意的康庄大道。

精益生产建立在三条简单的原则上。第一是实时生产(just-in-time, JIT)。凭借对顾客购买欲望的盲目预期来生产汽车(或者其他任何东西)是毫无意义的。浪费很不好。生产必须和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第二,每一个人都要对质量负起责任,凡有质量缺陷,一经确定便要立刻予以纠正。第三,是“价值流”(这一概念比较难以把握)。不能把公司看成一系列无关的产品和生产流程,而应当看成连续的统一体,一个包括了供应商和客户的流。

管理百年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斯图尔特·克雷纳

斯图尔特·克雷纳

斯图尔特 • 克雷纳管理史专家、记者,常年从事商业新闻报道。他创办了集媒体内容、概念和咨询为一体的萨托普媒体(Suntop)。全球首个管理思想者排行榜 Thinkers50 创始人,该榜已创立 12 年,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管理界的 “奥斯卡”、全球最先进管理思想的风向标。《时代》杂志的专栏撰搞人,其作品还屡见于《金融时报》和《战略与企业管理》杂志(Strategy & Business)。此外还担任《首席执行官》杂志的特约编辑。

斯图尔特·克雷纳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