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道
思远道内容简介
在一个所相信的东西与现实相当冲突的时代,陈嘉映学会去思考。因为思考走上了刨根问底的道路,于是他成了中国现象学哲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关于现象学、关于语言哲学,关于感觉分析,这些文章在在体现了作者对于西方二十世纪哲学的淹博。
热门摘录
一个概念不是一个共相,由个体平均分有,而是一种道理,一条道路,或宽或窄或长或短或直或曲,把形形色色的独特存在连通。
细说起来,“历史感”本来就该指对我们身在何处的感知、了解。在感受切身处境这一点上,我们最容易自欺。所谓深刻的历史感,就是扫开自欺,更真切地把握自己身在何处。
我想哲学是一种对话,它是哲人之间的对话,然而,却是听众听到了什么,怎样听,决定了思想的命运。
我们现在拒绝任何排他的美,全盘的楷模。反正就我个人而言,宣扬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令我反感。这当然不是说,我们从此不识美善,不怀敬意,没有任何憧憬。而是说,我们更愿意看到自然的展现,因为我们开始相信,我们自己会作出选择。为此我们不需要一个全面的楷模,一个整全的意义系统。我不知道最热有多热最冷有多冷,但我知冷知热
理由可以打动我,但不能感动我。你基于我的既有利益使我改变了计划,但你并没有改变我的关切。只有通过感动才会改变爱与恨,关心与冷漠。感动具有深度。这话的意思是:只有打到深处的,我们才称之为“感动”。同理,关切处在深处。只有受到感动,才可能转变关切,才可能生长出新的关切。
只不过,“感”本来含有“动”,所以感而不动,就不该说是真有所感。我们也许可以界定某种“纯粹的心理感受”像个小小的黑洞,只受不出。只不过须记住,感动并不是由纯粹的心理感受加上行动合成的。因感可动是常态,纯粹的心理感受是感动的一种残缺形式。在当代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深怀关切的事情那么少,制造感动的动机又那么丰富,乃至于感而不动成了常态。假使语词没有历史,我们简直就要说,卡拉OK里的歌词才是真正“感人”的,而那些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事情,倒是感人的一种变式,是在纯粹感情之外了加上了点见诸行为的变动。
人生的基本关怀,欢乐与忧愁的统一,爱与爱的矛盾,这是一个久已遗忘的领域。最聪明的头脑都去做股票生意和基因分析了。一个歌颂天真的青年怎么会用斧头砍杀他的妻子,一个性情高傲的女人怎么会流落烟花,没有谁还把这些当做对人类心智的挑战接受下来。这些不过是些生活琐事,最多让记者们热闹一番而已。我们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却还在研究美学,研究艺术,研究逻辑。
感动是人生至深至极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改变世界,但我们只有在感动之中才能改变自己。所以,没有什么比动人更加动人。只有真实的关切会感人。意在动人就不再动人,打算受感动就不再受到感动。所以,只有自然能感动我们,而艺术必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才会感动我们。 感动不期而至。
诗人为谁写作?没这么问的。——眼泪为谁流淌?既不为另人,也不为自己。是的,诗人知道有人读到他的作品。知道有人看,未必有意创作给人看。你说话,总是说给别人听,你照样大大方方说就是了,你无须有意说给谁听,也无须因为有谁在场就装腔作势语无伦次。我们从别人的习惯那里学会怎样说话,但我们不必专说别人习惯听到的话。读者教给诗人怎样开始写诗,说人教给读者怎样读诗。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诗既不是为自己的,也不是为别人写的。诗自然涌现。
句子在先还是词在先?
我觉得水冷和我觉得心疼这两句话的语法不同,觉得水冷不但说出了我的感觉,而且同时说出了这个感觉的根据。冷热既不是用来描述主观感受的,也不是用来描述客观世界的,冷热把我们自己和世界连在一起说出来。
陈:我们本来就要谈到另一个方面,即历史使命。使命感也许是个正面的词,但很容易夸张,甚至一动就想引导历史。以前人们以为历史有个必然走向,真的、正确的,就是符合历史大方向。我以为这种讲法不成立。未来有没有必然走向,这已经有疑问。这走向是不是一定好,更没有先验的结论。对求真的人来说,首先要了解自己身处何方,自己的时代身处何方,这样才能让未来作为可能性展现出来,至于哪种可能性最终实现了,不仅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而且最好不由我们决定。我们要做的,是摆明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好的,那么历史无论怎么走,都会少一点自欺。
人生的基本关怀,欢乐与忧愁的统一,爱与爱的矛盾,这是个久已遗忘的领域。最聪明的头脑都去做股票生意和基因分析了。一个歌颂天真的青年怎么会用斧头砍杀他的妻子,一个性情高傲的女人怎么会流落烟花,没有谁还把这些当做对人类心智的挑战接受下来。这些不过是些生活琐事,最多让记者们热闹一番而已。我们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却还在研究美学、研究艺术、研究逻辑。
思远道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