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上下)
尼采(上下)内容简介
尼采是19世纪后期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近百年来对他的思想内涵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这部《尼采》是海德格尔1936-1940年间在弗莱堡大学做的讲座,又附加了若干篇论文。这些论文作于1940-1946年之间。讲座文本在书中是按照内容编排起来的,而不是按课时顺序;但讲课特征仍旧保留下来了,包括无可避免的冗长的陈述和复述。在上卷中,作者按哲学门类探讨了尼采的主要思想;在下卷中,作者探讨了尼采的形而上学与欧洲的虚无主义。
热门摘录
我本身在此并没有特别地成为某种表象活动的对象,而是在对象性的表象活动中、并且惟通过这种表象活动才被投置(递归)给我。由于一切表象都把有待表象的和被表象的对象投置(递归)给表象着的人,表象着的人就以这种独特的不引人注目的方式“被一道表象出来”了。
原始的命令活动和命令能力始终仅仅源出于一种自由,它本身就是真正的自由存在的一个基本形式。自由,在康德所理解的那种简单而深刻的意义上的自由,本身就是创作活动(Dichten),即一种根据的毫无根据的奠基工作,其方式就是:自由把它的本质的法则赋予给自身。而命名活动的意思无非就是这个。
觉知和存在是同一的。
听了这种音乐让人怎么睡得着觉呀!
原文为意大利文:come si dorme con questa musica!
先验是先天地把对象作为对象来规定的东西。对象性是在超越意义上讲的,在对象中有某个东西超出对象之外,因为这个东西先于对象而且是在表象之中。超越是以反思为基础的,因此反思是先验的、贯彻超越,一般地构成超越的条件。
尼采(上下)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