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方法

作者:笛卡尔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4

顾文姬评分

5

509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谈谈方法内容简介

作者勒内·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西方近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之一,并对现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的全名为《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这是笛卡尔1637年第一次发表的著作,也是他的一部代表作。作者在本书中以半自传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自己的新的哲学方法及形成过程。笛卡尔在书中提出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步骤,提出了一些方法规则,以及由这些方法规则引导出的行为准则。本书被公认为近代哲学的宣言书,树起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大旗。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因为在我看来,普通人的推理所包含的真理比读书人的推理所包含的多得多:普通人是对切身的事情进行推理,如果判断错了,它的结果马上就会惩罚他;读书人是关在书房里对思辨的道理进行推理,思辨是不产生任何实效的,仅仅在他身上产生一种后果,就是思辨离常识越远,他由此产生的虚荣心大概就越大,因为一定要花费比较多的心思,想出比较多的门道,才能设法把那些道理弄得好像是真理。

思想这个名称,是指一切在我们心里、被我们直接意识到的东西。因此一切意志活动、理智活动、想象活动和感官活动都是思想。

第一条,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 第二条,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第三条,按次序进行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 第四条,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地全面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良知,是人间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因为人人都认为自己具有非常充分的良知,就连那些在其他一切方面全都极难满足的人,也从来不会觉得自己的良知不够,要想再多得一点。这一方面,大概不是人人都弄错了,倒正好证明,那种正确判断、辨别真假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称为良知或理性的那种东西,本来就是人人均等的;我们的意见之所以分歧,并不是由于有些人的理性多些,有些人的理性少些,而只是由于我们运用思想的途径不同,所考察的对象不是一回事。

同属的各个个体只是所具有的偶性可以或多或少,它们的形式或本性并不能多点少点。

旅行过久就会对乡土生疏,对古代的事情过分好奇每每会对现代的事情茫然无知。

普通人的推理所包含的真理要比读书人的推理所包含的多得多:普通人是对切身的事情进行推理,如果判断错了,它的结果马上就会来惩罚他;读书人是关在书房里对思辨的道理进行推理,思辨是不产生任何实效的,仅仅在他身上造成一种后果,就是思辨离常识越远,他由此产生的虚荣心大概就越大,因为一定要花费比较多的心思,想出比较多的门道,才能设法把那些道理弄得好像是真理。

既然我们每个人在成年以前都当过儿童都不能不长期受欲望和教师的支配,教师们的意见又常常是互相抵触的,而且谁的教导都未必总是正确那么,我们的判断要想一尘不染,十分可靠,就像一生下来就完全运用理性、只受理性指导一样,那是简直不可能的。

神既然已经赐给我们每人一份分辨真假的天然灵明,我觉得自己决不应该有片刻工夫满足于别人的看法,只有打定主意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用自己的判断去审査别人的看法;我决不能马马虎虎地跟在别人的看法后面转,只希望自己不放过任何机会尽可能地找出更好的看法。

任何一种看法,只要我能够想像到有一点可疑之处,就应该把它当成绝对虚假的抛掉,看看这样清洗之后我心里是不是还剩下一点东西完全无可怀疑。因此,既然感官有时欺骗我们,我就宁愿认定任何东西都不是感官让我们想像的那个样子。

关于经验,我还注意到一件事,就是认识越进步越需要经验我们刚开始研究的时候,宁可采用那些举目可见、尽人皆知的经验;但要略加思考,不必好高鹜远,追求罕见的冷僻经验。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不认识最通常的原因,遇见罕见的经验每每会上当,而且那种经验所依靠的条件几乎总是很特殊、很琐屑的,很不容易看出来。

我深知我这个人是没有办法在人世间飞黄腾达的,我对此也毫无兴趣,我永远感谢那些宽宏大量、让我自由自在地过闲散日子的人,并不希望有人给我尘世上的高官显位。

“我下定决心,除了那种可以在自己心里或者在世界这本大书里找到的学问以外,不再研究别的学问。”

“在我看来,普通人的推理所包含的真理要比读书人的推理所包含的多得多:普通人是对切身的事情进行推理,如果判断错了,它的结果就会来惩罚他;读书人是关在书房里对思辨的道理进行推理,思辨是不产生任何实效的。”

那些原来只是村落,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变成都会的古镇,通常总是很不匀称,不如一位工程师按照自己的设想在一片平地上设计出来的整齐城镇……从整个布局看,古城里的房屋横七竖八、大大小小,把街道挤得弯弯曲曲、宽窄不齐,与其说这个局面是由运用理性的人的意志造成的,还不如说是听天由命。

想要知道他们真正的看法,一定要看他们的实际行动,不能光听他们说的话……是由于有不少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心是什么;因为相信一件事并不等于知道自己相信这件事,这两种思想活动,常常分道扬镳。

我的第二条准则是:在行动上尽可能坚定果断,……必须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尽可能笔直地前进,尽管这个方向在开始的时候只是偶然选定的,也不要由于细小的理由改变方向……

我的第三条准则是:永远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愿望,不求改变时间的秩序。……除了自己的思想以外,没有一样事情可以完全由我们做主。……我觉得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消除痴心妄想,凡是得不到的东西就不要盼望将来把它弄到手,这样也就安分守己,心满意足了。

精研史册,可以有助于英明善断;读遍好书,有如走访著书的前代高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古人向我们谈出的只是他们最精辟的思想。 我也同样想到,有些民族原来处于半野蛮状态,只是逐步步入文明,感到犯罪和争吵造成的麻烦,迫不得已才制定了法律,它们的法则程度就比不上那些一结成社会就尊奉某个贤明立法者的法度名族。 我知道,法令多如牛毛,每每执行不力;一个国家立法不多而雷厉风行,倒是道不拾遗。

我在学生时期就已经知道,我们能够想像得出来的任何一种意见,不管多么离奇古怪,多么难以置信,全都有某个哲学家说过。

普通人的推理所包含的真理要比读书人的推理所包含的真理多得多:普通人是对切身的事情进行推理,如果判断错了,所造成的结果马上就会来惩罚他,

凡是我没有明确的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

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

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的考察,尽量普遍的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良知,是人间分配的最均匀的东西。因为人人都认为自己具有非常充分的良知,就连那些在其他一切方面全都极难满足的人,也不会觉得自己的良知不够,要想再多得一点。 良知,le bon sens,指一种良好的官能,是一种绝对正确的分辨能力,不是分辨善恶的能力,而是分辨真假的能力。

笛卡尔认为,我们心里有各种观念,代表着心外的客体。凡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观念就是真的,不符合的就是假的。观念有三类:第一类,是通过感官获得的,例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虫鱼鸟兽的观念;这些观念并不一定都是真的,因为我们的感官变动不居,常常有幻觉。第二类,是通过理性清楚明白的见到的,例如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我在思想所以有我这类;这些观念一定是真的,因为其反而是不可设想的。第三类,是我们幻想出来的,例如金山银岛之类,一定不正确。

那种正确判断、辨别真假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称为良知或理性的那种东西,要本来就是人人均等的;我们的意见之所以分歧,并不是有些人的理性多些,有些人的理性少些,而只是由于我们运用思想的途径不同,所考察的对象不是一回事。因为单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主要在于正确地运用才智。 杰出的人才固然能够做出最大的好事,也同样可以做出最大的坏事;行动十分缓慢的人只要始终循着正道前进,就可以比离开正道飞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

普通人的推理所包含的真理要比读书人的推理所包含的多得多:普通人是对切身的事情进行推理,如果判断错了,它的结果马上就会来惩罚他;读书人是关在书房里对思辨的道理进行推理,思辨是不产生任何实效的,仅仅在他身上造成一种后果,就是思辨离常识越远,他由此产生的虚荣心大概越大,因为一定要花费比较多的心思,想出比较多的门道,才能设法把那些道理弄得好像是真理。

既然如此,我也就下决心认定:那些曾经跑到我们心里来的东西也统统跟梦里的幻影一样不是真的。可是我马上就注意到:既然我因此宁愿认为一切都是假的,那么,我那样想的时候,那个在想的我就必然应当是个东西。我发现,“我想,所以我是”这条真理是十分确实、十分可靠的,怀疑派的任何一条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所以我毫不犹豫地予以采纳,作为我所追求的那种哲学的第一条原理。

谈谈方法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笛卡尔

笛卡尔

笛卡尔(1569-1650),生于法国西部,8岁时被送到欧洲当时最有名的学校之一的拉夫赖公学学习。1616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639年,他用拉丁文写了他最著名的著作《第一哲学沉思录》。1644年出版了《哲学原理》,1649年出版了《论灵魂的激情》。

笛卡尔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