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摘录
亚里士多德从柏拉图那里借用了三分理论,认为灵魂可分为有滋养的、感性的、理性的三类。有滋养的灵魂属于一切生命体,它们都有所谓的新陈代谢功能;感性的灵魂属于动物和人类,但不属于植物;而理性的灵魂是人类独有的。只有到达理性的层次,伦理学才会介入生活。而植物只有植物式的生长,动物只有动物式的生活,灵魂与肉体融为一体,犹如形式与物质的结合。对个人来说,人死后灵魂也就不复存在,尽管人的理性是不朽的。
牛顿第一定律是对伽利略原理的广义上的表述,一切物体,假如不受外力的阻碍,都会以恒定的速度作直线运动,用专门术语来说,就是作匀速运动。牛顿第二定律把力定义为变速运动的原因,并且指出,力与质量、加速度之积成正比。牛顿第三定律则认为每个作用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
Education,then, is learning to think for oneself under the guidance of a teacher.
在一个社会中,宽容是探索得以繁荣的一个先决条件。言论和思想的自由是自由社会的强大推动的力,只有这样,探索者才有可能在真理的引领下漫游。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能够对这一至关重要的做出贡献。尽管这并不表示我们要对每一件事都持相同的看法,但它可以保证不会人为地封闭任何探索之路。对于人来说,未经审验的生活,确实是不值得过的。
随后,他转向自己的朋友们,告诉他们所发生的事情并非罪恶。不必害怕思维,死亡要么是一场无梦的睡眠,要么是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在那里他可以不受干扰地同俄尔甫斯、穆赛俄斯、赫西俄德和荷马交谈,他们肯定不会杀死一个提问的人。
我们先从“什么是哲学家?”这个问题开始。从字面上看,哲学家就是爱智慧的人。但并非每一个渴求知识的人都是哲学家。这个定义必须缩小为:哲学家是爱真理本身的人。艺术收藏家爱美的事物,但他并不因此就是哲学家。哲学家爱的是美本身。爱美的事物之人在梦中,爱美本身之人则醒着。爱艺术之人只有意见,爱美本身之人则有知识。既然知识必须有对象,巴门尼德会说,知识一定涉及某个存在的东西,否则就什么也不是。知识是固定而确定的,是摆脱了谬误的真理,而意见则可能是错的。
西方的智慧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