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作者:许嘉璐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54

顾文姬评分

5

514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古人的服装和佩饰、饮食和器皿、宫室和起居、车马与交通作了介绍。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礼记 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 字:另取别名。

《左传哀公十七年》:“初,公(卫庄公)自城上见己氏之妻发美,使髡,以为吕姜髢”(弟)髢就是假发。

“《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方暑,阙地下冰而床焉,重茧衣裘,鲜食而寝。"这是记述楚国的申叔豫装病的情况。暑天穿了两件茧,又套上裘,以示身体极为虚弱,但又热得受不了,所以在地上挖坑,放下去冰块,再摆卧具躺在上面。杜预解茧为棉衣,孔颖达说是新丝绵絮的袍子,都与《说文》、郑注相合。絮是由茧抽缫而成的,所以把绵絮也叫茧,再进而把絮绵的袍子叫茧,这是很自然的。段玉裁说:"絮中往往有小茧,故絮得名茧。"这倒不见得,有小茧的絮是制造得粗糙的或是今之所谓"丝绵头儿"。”

班固《汉书 佞幸传》:(董贤)常与上卧起 。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上古无棉花,衣服除皮毛外只有丝、麻。富贵者穿丝织品。丝织品统称为帛或缯,其中又分为多种,常见于古书的有:绢、缣、素、纨、纱、绡、绸、罗等。 绢是生丝织的,即缫出的丝未经煮练漂洗而织成的帛。缣是用双丝织成的细绢。素也是生丝织成的,与练相对而言,练是煮白了的缣帛。”

“《史记?刺客列传》:"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警卫人员)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因此荆轲要刺秦王只能把匕首藏在地图中,而秦王侍臣夏无且只能以药囊打荆轲,其他人员看着荆轲追秦王都毫无办法。朝廷既有此禁令,要佩刀剑以为饰便只好做刘熙所说的容刀。”

“从东汉末年起出现了一种"胡床",大约是北方游牧民族为迁徙方便而创制的,中原地区在民族交往中引进,因为跟中原所习用的床有同有异,所以加胡字以示区别。胡床的床面系用绳带交叉贯穿而成,可以折起,类似今天的马扎,所以又称绳床、校(交)椅。《世说新语?容止》:"俄而[庾亮]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指咏诗)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因为胡床轻巧便于搬动,所以常常移至室外使用。后来的木质交椅、今之折叠椅、凳,即由胡床发展而来。”

“例如《论语?先进》写孔子向弟子们询问其各自的志向,当问到曾皙(字点)时,"鼓瑟希(稀),铿尔,舍瑟而作"。要鼓瑟,必须"坐";瑟本来倚在大腿上(如朝鲜弹奏古琴犹如是),舍瑟,瑟落,所以"铿尔"有声;舍瑟是为了"作",作即起,也就是长跪,这是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所必须的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许嘉璐

许嘉璐

许嘉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37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淮安。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副校长等职。198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曾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语言学组组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兼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订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等职。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古代汉语、训诂学、音韵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应用语言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曲艺创作浅谈》、《古代文体常识》、《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古语趣谈》、《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研究》、《未成集——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未辍集——许嘉璐古代汉语论文选》等;主编《中国传统语言学辞典》、《中国古代礼俗辞典》、《古代汉语》两种、《古今字汇释》、《文白对照十三经》、《文白对照诸子集成》、《中国语言学的现状和展望》、《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丛书》等;专论有《〈文选〉训诂黄氏学探赜》、《论同步引申》、《论训诂学的性质及其他》、《说文释义方式研究》、《〈尔雅〉分卷与分类的再认识》等;主持过“二十四史全译”、“面向计算机的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等大型工程。

许嘉璐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