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作者:萧涤非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9

顾文姬评分

5

128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内容简介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简介:这是一九四五年二月我题拙作《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的一首旧诗,没有什么诗味,权且用来作个话头。这本小书,原是我研究院毕业论文,属稿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一九三一年,脱稿于国民党反动政府与日寇签订卖国的“塘沽协定”的一九三三年,诗所谓“十年前”,便是指的这段悲惨的时候:“十年后”,是指我将论文修改出版的一九四三年,也就是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的第六年,那时我在昆明西南联大,为避日机轰炸,住在城南二十里的跑马山,没有电,没有煤油,真是一如豆。为了一家生活,我有课即兼,不论大专中小,也不计远近高低,全凭两条腿,生命也胡的悬诸奔走的。于今已是四十年了。在这四十年中,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连续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之后,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切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呢,也居然活到七十多岁,而且还要继续活下去,继续工作下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还居然能看到本小书的重版发行。所有这些,都是我当时不敢也无从梦想的。对于先师黄晦闻先生,我是服膺的,也是感激的,但并非单纯地为了他的学问和对个人的私恩。有这样一件事:“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的一天下午,黄先生从城里来上课,他平素从一迟到早退,可这天却突然中途辍讲,宣布下课,掩卷而去。老称生出于爱国的愤激心情,我们能理解,但反应如此强烈却也令人惊讶。第二天我去有看他,他写了两首七绝,题目是《书愤》,其中有“眼中三十年来事,又见虾夷入国门”和“老去此忧无可寄,不从今日始伤神”之句。我这才明白,原来老先把三十几年前曾经目击的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次侵华战争(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之战)和当前的“九一八”事变联系在一起,而他又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和祖国的前途,这就难怪他的心情特别沉重了。“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因此,黄先生在另一首题为《我诗》的七言律诗中,痛斥当时国民党反劝政府为”群贼”:“伤心群贼言经国,敦谓诗能见我悲!”(此诗不见于他的《兼葭楼诗集》,当为当路者所删。)黄先生的这一行事,对我和我的论文写作都很有影响,我说的“未欲一字苟”,并不仅在文字之间。本书虽名为《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其实就是汉魏六朝民间文学史,说得更确切点,也就是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史,因为从数量到质量,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从对当代到对后世诗人的积极影响,府民歌,尤其两汉乐府民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在诗歌史上开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所謂《梁鼓角橫吹曲》者,實皆北歌,非梁歌也。今歌辭中有「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及長安、渭水、廣平、鉅鹿、隴頭、東平、孟津諸北方地名,皆可為證。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萧涤非

萧涤非

作者众多,集体创作责任编辑:汤高才助理编辑:吉明周\贺银海审订者:陈振鹏\王知伊

萧涤非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