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错就错
将错就错内容简介
《将错就错》是甘阳的随笔文章结集,分八辑,近一百六十余篇,较为全面地体现了作者于美游学期间对于社会、政治、文学、教育等诸多领域的思考。
热门摘录
中国人对于这样的一个中国,除了玩弄一点文字游戏外,实在是无事可做、无计可施,无可奈何之外还是无可奈何。但既然大家都无可奈何,那么有点文字游戏也就聊胜于无。……《新时代的长征》: 贪官不怕吃喝难,万席千宴只等闲; 鸳鸯火锅腾细浪,山珍海味加鱼丸; 桑拿洗得周身暖;麻将打到五更寒; 更喜小姐肌如雪,三陪过后尽开颜。
要找到一条门径,能够不断跳读而又无所遗漏。如果每本书都要从头到尾不漏一字地读,那多半已经做不成读书人的料了。
只要看到好书就都想看,这样是不行的……你如果只知道什么书应该读,却不知道社呢时候必须控制自己不再读,那会被书埋葬掉的。
人生不过是一个走来走去的影子,就像一个可怜的戏子,弓架十足地跑到台上伸拳弄腿一番,然后就消失得无声无息。这就像个白痴讲的故事,充满喧哗与骚动,却什么含义也没有。
尽管我对个人自由长期进行辩护,但我从来没有被诱惑到像有些人那样,以这种个人自由为名而否定自己从属于某一特定的民族、社群、文化、传统、语言……在我看来,这种对自然纽带的拒绝诚然崇高但却误入歧途。当人们抱怨孤独时,他们的意思就是没有人理解他们在说什么,因为被理解意味着分享一种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情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想法,以及亲密交流的可能,简言之,分享共同的生活方式。这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否认这种需要乃是危险点呃错误。 维护自己的族群尊严乃是维护他自己个人尊严的基础。
我发现香港的提款机和美国的提款机有一点不同。美国的提款机通常是先付款,再退卡,香港却似乎是先退卡,再付款。我想了想,觉得还是香港的提款机更有道理,因为美国那种提款方式,常常发生有些人提款后就忘了取回卡的情况,香港的提款机似乎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我确实相信,今天早已不是诗歌的时代,诗歌兴盛与否也不是文化兴盛与否的标志。这么说倒不是对诗人有什么轻视,而只是说,今天要当诗人多么得有点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否则成天为诗歌不再被社会青睐而大哭大闹,反显得其心原来并不在于诗歌本身,而是在于诗人的社会地位,岂不又俗了。
奠定维护社会秩序,与颠覆瓦解社会秩序,同为人类原始冲动;设想有一种社会秩序可以完全化解人类颠覆秩序的冲动,只能是幼稚。
人生不得不就业,不得不打工,乃是无可奈何之事。如果人除了就业挣钱以外不知其他,实在是了无生趣可言。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人变成最有效率的工作机器,而是恰恰要让人具有超越就业的约束之能力,能够在打工挣钱以外尚知道还有更大的生活天地,学习英文也好学习中文也好。说到底是要让人有能力进入一种历史文化氛围,离此而谈什么教育,根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
我们人类实在历来就生活在以讹传讹之中,所谓真理大多是将错就错的结果罢了。 当年在北大读书时曾有一句口头禅,现在看来仍是颠扑不破的唯一真理:天下本无对与错,权且是将错就错。
金先生和希先生在我看来都是有“大学之恋”的人。并非所有在大学工作的人都有这种恋情。有“大学之恋”的人不少把大学单纯当做谋生之所,也不是把大学作为从政经商的跳板,而是视大学为神圣殿堂,甚至对大学有某种近乎宗教感情的人。希先生喜欢用韦伯所谓“召唤”(calling)这个词来表达这个意思:“大学的召唤”,“高等教育的召唤”,“社会学的召唤”,几乎是他的招牌说法
他(梅尼克)作为一代是学大师并没有任意歪曲史实,而是以坚实历史根据提出其看法的,即:近代早期的德国曾经是欧洲最有“世界大同”理想而鄙视民族国家理念的民族。我们只要回想席勒的“欢乐颂”以及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那种直上云霄的“世界大同”高歌,就不难了解这一点
人生不得不就业,不得不打工,乃是无可奈何之事。如果人除了就业挣钱以外不知其他,实在是了无生趣可言。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人变成最有效率的工作机器,而是恰恰要让人具有超越就业的约束之能力,能够在打工挣钱以外尚知道还有更大的生活天地
将错就错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