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风景对话

作者:东山魁夷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30

顾文姬评分

5

4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与风景对话内容简介

“我一边攀登山路,一边回忆遥远的往事,也可以说遇从我人生的起, 开始一步步地辗转走过来的。有时中断,有时误入歧途;有时气喘唏唏地爬坡,有时愉快地走康庄大道;又有时爬过漫长的又暗又冷的斜坡,来到拐角处却是一片阳光明媚的天地。”东山魁夷正是以这种心情来回忆其艺术生活的。《与风景对话》这一东山的前半生回忆录,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为作者的绘画作品精选,收录作者优美的画作30余幅;后半部分为其回忆自己前生的艺术学习与艺术创作之旅,共分二十二章,阅读《与风景对话》,其实也正是我们同作者东山的一次心灵与艺术的对话。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细致观察平常事物,就会有非凡的发现。” “拿起素描本出门写生去吧,要心如明镜般地观察自然。”

那时节,为什么我的作品没有这种生机呢?我自觉要与大自然的心无间地融合,不仅是表面的观察,而且要达到相当深的地步。可是,我却不能把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朴实而深情地描画出来。难道是表现技巧拙劣吗?不!这里存在着比这更重要的问题。

我之所以看到了风景的闪光,是因为我心中一惊没有绘画的愿望,也没有生存的希望;是因为我的心变得无比纯净了。我明白地意识到死亡将至时,生的姿影无疑强烈地映现在我的心间。

从内心对大自然感到亲切,理应捕捉到其生命感的我,一旦创作起来,却囿于题材的特异性和构图、色彩及技法的新颖性,所以就缺乏最重要的、质朴而根本的、令人感动的东西,以及对生命紧紧的把握,不是吗?

我们处在一切都匮乏的时代,不过也是我灵魂深处的眼睛渐渐睁开的时候。尽管是模模糊糊的,但我还是逐渐能够采取这样的态度:我深深地凝视自己,平静地凝视自然,并试图将自己和自然所交融而产生的微妙的闪光细腻地描绘出来,表现在画面上。

这瞬间,天地所有的存在和我处在同样的命运。彼此静静地逐步肯定相互的存在,并在无常中生存。萧瑟的风景,寂寞的自己,反而让我内心渐渐深深地感受到某种充实的东西(后文又写到:极端落寞的自然与我自己之间的密切的充实感。

我发现那风景闪耀着光辉,是因为我再没有绘画的愿望和生存的希望了。我的心变得无比纯粹了。当我清楚地意识到死神即将临近的时刻,心中就会强烈地映出生的影像来。

每当他们拿具体的山来问我,我就说这是随处可见的山,又是无处可寻的山。

生命究竟是什么?我在某个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又要去另外的地方。不存在什么常住之世,常驻之地,常住之家。我发现,只有流转和无常才是生的的明证。

就这样,在动摇的局势里,我扎扎实实、一步一步走着自己的路。对于社会形势的变化,对于画坛和展览会,我有自己的看法,但经历了那场战争前的动荡的年代,一想到现在可以作画,我便感到十分充实。 …… 当我考虑自己和展览会、自己和画坛、自己和社会这种个人和集团的关系的时候,我便认为命运赋予我的课题就是使自己在同这些集团的联系中生存下去,守卫着这个最为孤独的场地。

就这样,如今我站在这座山头,可以望见九十九道峡谷。可以说,我是偶然到这儿来的,也可以看作是命运的安排。脚边冬季的草木,背后脱光叶子的树林,眼前不见边际的重叠的高山,峡谷,还有包裹着的天地万物,在这一瞬间都和我同命相连了。静静地互相承认各自的存在,一起生活在无常之中。这萧条的风景,这寂寞的自身,都使我感觉到内心里十分充实。

但在我心中早已培育了要走这条路的意志,所以才形成这幅作品的吧。可以说,我的心灵一旦平静,我的方向也就相当清楚地固定下来了。这条路既不是明朗的骄阳普照的路,也不是笼罩着凄迷的暗淡阴影的路,而是一条在清晨微明中,平静安详地呼吸着的、坦荡的、自由自在的路。

与风景对话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东山魁夷

东山魁夷

东山魁夷,1908年7月生于横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34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史。他早年的绘画作品《冬日三乐章》、《光昏》分别获得1939年第一回日本画院展一等奖和1956年日本艺术院奖。1969年获文化勋章和每日艺术大奖。代表作有1968年创作的《京洛一四季组画》及1975-1981年创作的《唐招提寺障壁画》等。东山魁夷还长于散文写作,著有《东山魁夷文集》11卷。

东山魁夷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