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
暗示内容简介
《暗示》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它的写作缘于《马桥词典》的完成,并试图推翻《马桥词典》的某些结论。“我必须与自己做一次较量,用语言来挑战语言,用语言来揭破语言所掩蔽的更多生活真相”作者如是说。
热门摘录
人的成熟就是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就是学会所谓分寸感即对周围很多事物保持距离的过程—这正是文明教育的目的
我从此知道,衣服都有灵魂,商店不光是在销售商品,而且在涌流着情感,是一个个隐秘情感的陈列馆
人们对这个时代的接受,是理智超前而情感滞后—这正是很多人忍不住要怀旧的原因,是怀旧程度大大超过二十世纪中期和早期的原因。
由此可见,种族、性别、文化、宗教、政治经济制度等等,烙印在鼻梁上或者下巴上,烙印在肩膀上或者面颊上,差不多都是青壮年时期的景观,是一支乐曲的展开部和变奏部,却不是起始部和结束部。它们定时出没,在人们生命的过程中像潮水中一样涌现,又像潮水一样隐退,在一定的时候使相同的生命形色各异,在一定的时候又使不同的生命彼此消融—面容在久别以后重逢,回归于统一的规格与型号,就像出自某些模具。 老人和孩子,这些最接近上帝的人,他们是真正平等的生命。
仪式就是一种造象活动,就是人们不满足于语言交流之时,用具象符号来申明意义或者从中解读意义。在漫长的生活实践历史上,人们就是用高耸入云的教堂、丰富多彩的圣像和壁画、优雅动听的颂曲和钟鸣,庄重素净的服饰和陈设,还有各种受洗或祈祷的繁复礼仪,把圣书上的宗教变成了活生生的宗教,也就是能够进入人们的想象和情感的宗教。
精神常常是对物质空间状态的反应;历史常常是从事财富位移工作的一个搬家公司,是把某些东西搬近搬远搬来搬去的一笔昂贵运费。
生活常常出自一种模仿,模仿记忆中的某些事物。
忏悔是一个道德概念,追究行为的动机。一种正当的反抗造成了令人遗憾甚至可怕的结局,应该得到及时的反省和纠正,但这与忏悔没有什么关系。医生手术失误可以有技术的检讨,但不需要忏悔。士兵卫国杀敌可以有对死者的同情,但不需要忏悔。只有恶意才应该忏悔,无论这一恶意表现为善行还是恶行,带来了善果还是恶果—包括沽名钓誉的到处行善。
时髦不过是社会中间阶层在心理焦灼之下急切而慌乱的文化站队和文化抱团。
成熟还意味着另一条规则:在失却亲近以后要善于伪作亲近。
传说并不关心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样的,只是关心事物如何被描述,如何描述得有意思,如何让听者关注方便人们的感知和记忆。也就是说,传说并不一定对事物的真相负责,即使在最"客观求实"的情况下,也必须受制于听者的主观愿望,必须对听者的美学准备和知识准备负责,对他们好新、好奇、好强烈的感官欲求负责,因此常常止步于舍百而求一。
人们都希望生活的安定和舒适,但安定和舒适加速了时光,缩短了我们的生命,是一种偷偷的掠夺。这是一种两难。
人似乎只能在两种死亡中选择。肉身的死亡,或者是感觉的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距离中有触觉,痛之则长,逸之则短。距离中有视觉,陌生则长,熟悉则短。距离中有听觉,丰富则长,空白则短。
怀旧从来就是一种情感夸张,滤去了往事的痛感,让开荒的视象浮现但不再有开荒的痛感,让砍柴的视象浮现但不再有砍柴的痛感,哪怕一次饥饿也不过是眼下谈论的事件,成了一些语言,不再能使当事人冷汗大冒和腹空难忍,于是变得无关紧要。饥饿甚至也能焕发出传奇和凄婉动人的光彩,让不再饥饿的人心醉神迷—这正是怀旧的奥秘。 怀旧常常是对尊严的追认,让一棵老树,一间老屋,一场风雨或者一次饥饿,在记忆中酿出浪漫和豪迈,成为怀旧者挂满胸膛的勋章。
事实是团泥,文字可以把它随意揉成什么样子。
广告代表着金钱的力量,以出神入化的形象制造,悄悄进击人们重要的感觉区位并在那里攻城掠地,力图最终操纵和改造我们。广告当然可以成为正常的表达,但也能常常能打造出一些虚假的幻象,用来包装劣质的产品或者劣质的人,让我们在恍惚之际把心里的厌恶打了一些折扣。
象征没有什么实利的价值,却可蓄积和释放巨大的精神能量。革命中的象征性事物有画龙点睛之功,以一种有声有色的行动为革命造型和成象,以一种历史创造力的爆发集聚着大众的理想和激情。在这个时候,生活本身就成为了艺术。
数字是特殊的文字,冷冰冰地衡量着一切,兑换着一切,是物质生活的最有效凭证,是删除生活复杂性的密码。
暗示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