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介绍了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背景,以让我们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成因,然后则讨论了苏格拉底在其受审时的申辩以及“苏格拉底方法”即“诘问式”,以让我们深入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
热门摘录
想了解苏格拉底,乃是要了解每个人心中的两种倾向:努力改进和完善理性自我的倾向和逃避、害怕与憎恨这部分自我的倾向。苏格拉底认识到,这种不和谐存在于大多数人中,而且是令人痛苦的。
在《国家篇》中,柏拉图写道,由于不能正确地训练人们的嗜好与欲望,民主政治毁坏着人们的品性。也就是说,在民主政治下,公民渴求更多的是性、食物和财富,而不是自身灵魂的完善。而对柏拉图来说,所有人真正应该渴求的正是灵魂和完善。民主政治之所以败坏人,乃是因为它属于穷人、未受教育者、败坏者和政府领导者。这些人鲜有德行,制定政策肆无忌惮。
于是,在《欧绪弗洛篇》中,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新奇的宗教主张。他主张,“神圣”的存在不依赖于诸神,尽管诸神认同这个特征。这个命题等价于“善”的存在不依赖于犹太-基督教的上帝,尽管上帝认同善。
由此,通过柏拉图早期对话录对苏格拉底的报道,我们不仅看到苏格拉底为什么被感知为宗教改革家,而且看到他为什么被感知为腐蚀青年者。他被感知为宗教改革家,是因为他听从陌生的神圣声音,因为他不相信传统的雅典诸神故事,因为他对“神圣”具有新奇的观点;他被感知为腐蚀青年者,是因为他教导年轻人如何反驳他们的长辈。
尽管人不可能达致智慧,但苏格拉底并不认为追寻智慧是无意义的。相反,苏格拉底从人不可能拥有智慧的事实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依然应通过“省察的”或“哲学的”生活尝试拥有智慧。
鉴于苏格拉底反驳别人的能力,一些雅典人质疑他否认自己有智慧时的真诚度。倘若缺乏智慧,那么苏格拉底怎能指明著名专家的回答有纰漏呢?在受审时,苏格拉底申明,尽管对别人而言,这是有智慧的,但他的确没有智慧: 每次别人在给定话题上都宣称自己拥有智慧,我都成功地证明这是错误的,旁观者就认为我知道关于该话题的一切。先生们,其实不然,非常显然的是,真智慧属于神。(《申辩篇》23a)
于是,我们所具备的概念或一般性名称能使我们的感知更精确或更不精确。试试把你所具有的一般性名称和概念比作一扇扇窗户,这些窗户允许你感知世界所提供的各个部分。拥有的窗户(即概念)越多,人能感知的部分世界就越多;所感知的部分世界越多,人对世界的感知就越丰富。
结果,苏格拉底发现,诘问式之所以有益处,是因为它使人的道德感知变得更为准确。的确,通过消除信念设定中的错误信念,通过改进对道德概念的定义,人的道德感知变得越来越准确。藉着这对世界道德维度得以改进的感知,人能够过上一种更道德、从而更幸福的生活。因此,苏格拉底宣称,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
但是,对于苏格拉底来说,道德完全是另一回事。无疑,苏格拉底会承认道德原则可以来自某个社会或宗教,但他并不认为道德原则应该来自社会或宗教。更确切地说,在他看来,道德原则应该出自理性、出自反省和省察。道德原则应该被考验,道德概念应该藉着不断的定义尝试被改进。你现在该明白苏格拉底为什么这么想了吧。因为如果某人的道德原则和概念未经省察,他对世界道德维度的感知就是不准确的,所以苏格拉底认为,道德应当向理性寻求咨询,因为理性可以使人的信念和概念更有效率,人从而可以更准确地感知。
苏格拉底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