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旁通

作者:南怀瑾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0

顾文姬评分

5

82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孟子旁通内容简介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作了透彻的讲述。它使读者能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增长文史知识,获取人生智慧。书末还附有历代《孟子》研究书目。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世界上任何一种人,都有善意,但并不一定表达在同一件事情上……只是一般人,因为现实生活的物质的需要,而产生了欲望,经常把一点善念蒙蔽了,遮盖了起来……所以凡是宗教信仰,宗教哲学,乃至孔孟学说,都是教人在理性上,理智上,就这一点善意,扩而充之,转换成了现实的,物质的欲望和气质,使内在的心情修养,超然而达到圣境。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人之性,有山峙渊渟者,患在不通;严刚贬绝者,患在伤士;广大阔荡者,患在无检;和顺恭慎者,患在少断;端悫清洁者,患在狭隘;辩通有辞者,患在多言;安舒沉重者,患在后世;好古守经者,患在不变;勇毅果敢者,患在险害。

遇到孟夫子,好货好色都自不妨。遇到程夫子,柳条也动一些不得。苦哉!苦哉!

人君惟不爱与不敏为不可

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到了某种地位,某种环境,某一时间,某一空间,他的欲望是会变的,不断地增加累进。

想起另外一句成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句鼓励别人的话,一般人听了,都很高兴,认为是被夸奖励,而没有仔细去想一想,为什么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试想象看,在地上竖立了一根一百尺高的竿子,当一个人由地面向上爬,爬到了一百尺的竿上,已经到了顶点了,还鼓励他更进一步?这一步进到哪里去?再一步就落空了,落空可不就又掉到地下来了吗?所以这句话的意义,是勉励人,要由崇高回归平实。也就是《中庸》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一个人的人生,在绚烂以后,要归于平淡。

儒家在推行王道政治,发挥仁道精神的作为上,虽然秉持着师道的原则,但事实上,始终是走臣道的路线。换言之,是“依草附木”式的,依靠一个既成的力量借以推行王道的理想。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均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孟子

大丈夫要创业就要树立一个美好的典范给后人,为了使子孙能够继承下去,……至于能不能成功,那是天命。您(滕国)能对薛国怎样呢?只能勉励自己施行善道。

人生也是一样,自己不能矛盾,当受到艰难或迫害的时候,就要改变自己的环境。当环境不能改变时,就要自己站起来,坚强起来,宁死而不向困难环境屈服。

其次,我们研究政治的也好,研究社会的也好,研究军事的也好,许多都认为历史上朝代的变更,是由于农民不满于政府的压榨,而起义革命,也有的说是农民与知识分子结合而起义。认真地说,只有来自农村的人,知道民间的疾苦,与知识分子结合,起来革命的则有,至于农民本身起来革命的事情则没有。固然汉高祖、朱元璋曾经种过田,但也只是一个短时期,不算是真正的农民。但是,因为中国的农业社会,几千年来,都停留在“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的状况之中,有人起来鼓动一下的时候,社会就乱了。

试看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整个体系,甚至古今中外的整个文化体系,没有不讲利的。人类文化思想包涵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于人生的艺术、生活……等等,没有一样不求有利的。如不求有利,又何必去学?做学问也是为了求利,读书认字,不外是为了获得生活上的方便或是自求适意。即使出家学道,为了成仙成佛,也还是在求利。小孩学讲话,以方便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也是一种求利。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些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只是权利的利。

对不住,我绝不和你单打独斗,我是斗智不斗力的。

孟子旁通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南怀瑾

南怀瑾

南怀瑾(1918-2012),是多年来享誉海内外,特别是华人读者中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他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南怀瑾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