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论

作者:李德哈特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33

顾文姬评分

5

139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战略论内容简介

间接路线是当代英国战史大师李德哈特毕生所提倡的战略观念。在《战略论》一书中,李德哈特以西洋军事史上的三十场战争,二百八十多个战役的研究为例,归结出间接路线为最有希望且最经济的战略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为战略思想构建出一套新的理论体系。而书中有关于大战略的思考及游击战的阐述更是开风气之先,在核时代的今日,尤具启示。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一个战略家,应该以“瘫痪”为着眼点,而“岂在多杀伤”?即令从战争的较低层次来说,一个人被杀死了只不过是损失了一个人而已,但是一个神经受到震动的人,却可以成为恐怖病菌的传染媒介,足以造成一种恐怖现象。

另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这样长的一连串战役中,威灵顿所做的会战次数,却少得可怜。传记家通常都认为实际的“常识”,就是他的个性和观点的基础,这是否足以解释此种现象呢?最近有一个传记家曾经对威灵顿作下列的评语:“直接和狭窄的现实主义,即为威灵顿个性的要点。对于他的限度和失败,这个因素都应该负责,但是若是就其大者而言之,则这却又相当于是天才了。”威灵顿在半岛上的战略,即足以证明这种分析的不谬。

这是一个直接的威胁,可是威灵顿却不为所动,一意执行既定的战略。马塞纳使用一切的方法来引诱他发动攻势,但是威灵顿却完全置之不理。威灵顿这个战略是正确的,而且也获得了一个极大的收获。

所以,威灵顿对于战争最大的贡献,也都只是他的牵制,而并非他的打击。因为无论当他威胁哪一点时,势必会将法军都吸引到那一方面去,于是使游击队在其他地区中获得大肆活动的机会。 在丰特斯多诺罗,威灵顿陷入了窘境,很吃了一点亏,虽然他还是击败了敌军的攻击,但是他自己也承认说:“假使拿破仑本人在这里,那么我们就败定了。”在巴达霍斯附近,贝里斯弗德和索尔特的援兵发生遭遇战,因为他指挥失当,在阿尔布拉已经产生了败相,但是由于他部下官兵拼死奋战,终于在壮烈牺牲后,把局势稳定住了。

于是双方的兵力又恢复了平衡的关系,马蒙特也向威灵顿的交通线,实行迂回运动,是他较占便宜的地方,是他已经可以不必顾及自己的交通线,有几次,双方都以平行的纵队并排的前进,期间所隔不过是几百码的距离,彼此都在寻找一个打击的机会。法军因为行军速度较高,所以很有超过英军将其迂回的可能性。但是在七月二十二日那一天,由于过分的自信,马蒙特却走错了一步,于是使他暂时的丧失了平衡。他让他左翼和右翼隔得太远,威灵顿马上抓住这个机会,向这个暴露侧翼上迅速发动攻击。结果法军还没等到援军到达,即遭受了失败。

虽然他又再度退回了葡萄牙边境,而且从表面上来看,他再也不曾前进;可是实际上半岛战争的胜负却早已经决定了。因为法军放弃了大半个西班牙,以集中兵力对付威灵顿,结果遂使游击队坐享其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正当这个紧急关头,拿破仑退出莫斯科的消息又传来了,结果使更多的法军自动撤出了西班牙。所以到了下一次战役展开序幕时,一切都情况都完全改变了。

半岛战争之所以能有如此愉快的结束,主要都应归功于威灵顿一人。他的出现使半岛上的人民,获得了精神和物质的支援;而他的活动也吸引了法国人的注意力,使游击战的范围日益扩大。

我们的战略是从内部毁灭敌人,通过他们自己征服他们。

战争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对方抵抗的可能性。由此又引到了另一条公理——要赢获某一目标,并应该同时具有几个可以换掉的目标。要攻击这一目标,又同时可以威胁到另一个。唯有在目标方向具有这样的弹性,战略才可以配合得上战争的不确定性。

战略是和道德处于完全对立的地位,其内容的大部分是研究,如何欺骗敌人的艺术——兵者诡道也——但是大战略却具有与道德律暗合的趋势,在任何变化中,都始终不忘记其最终目标。

最后,吉贝尔特预言说,战争在将来一定会发生革命,而推行这个革命的人一定是出身于一个革命性的国家之内,因此才使得青年拿破仑的内心里,点着了幻想和野心的火焰。 拿破仑对与他所接受的观念,虽然疏少新的补充,但是他却使它们得到完善的发展;如果没有他那具有活力的执行,则这种新机动性者,也不过是纸上空谈而已。因为他所受的教育与他的天性恰好暗合,同时他的环境又足以发展他的天才,所以他对于这种新“师”制的优点,才能作充分地发挥。

为了报酬他的功劳起见,威灵顿被封为子爵,事实上他在第二年的成就才足以配得上这样的奖赏。 英国人此次成功的基础有两点:(一)是威灵顿对于军事因素经济有很精密的计算,知道法军的生存工具非常有限;(二)是他建造了托里斯德拉防线。他的战略完全是一种间接路线,其目标是军事经济性的,而且也是客观的。

想要获得一个决定性的结果,则在战略上所采取的路线,其间接性一定要超过一般人的认识之外。在那个时候,所有的调动都是以城赛作为基地和枢纽——对于野战军在补给上构成一个保障。他却放弃这种大家所惯用的作战基地,而认为奇袭和机动的结合,不仅可以使他获得一个决定性的成果,而且也可以提供他安全的保障。这是一种合理的计算,而不是一种赌博。因为敌人在心理上、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已丧失了平衡之后,他在安全上也就可以不必多家顾虑了。

军事力量的基础就是经济上的耐力

战略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尽量减少对方抵抗的可能性。由此又引到了另一条公理——要赢得某一目标,便应同时具有几个可以调换的目标。攻击这个目标时,又可以同时威胁到另一个 。唯有在目标方向上具有这样的弹性,战略才可以配得上战争的不定性。

暴力的习惯在非正规战争中所生的根,是要比在正规战争中较深。在正规战争中,还有服从权威的习惯与之抵消,而在非正规战争中,一切不服从权威和破坏规律的行动都被视为美德,成为鼓励的对象。所以在者中已经被挖空了的基础上,也就很难重建一个安定的国家。

战略论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李德哈特

李德哈特

李德哈特(B.H.Liddell―Hart)英国军事思想家。1895年10月生于巴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于英国步兵队,1927年退伍,官拜上尉。曾任《每日电讯报》和《泰晤士报》军事记者、《大英百科全书》军事编辑。二次大战前(1937-38)担任英国陆军部长贺尔贝利夏的私人顾问,致力于英国陆军的改组工作。战后,李德哈特在世界军事学界的地位达到最高峰,欧美各大学及军事院校纷纷授与荣誉学位并聘邀客座讲学,1966年受封为爵士。著作超过三十余册,包括《战车:皇家战车及其前身的历史》、《山的那一边》、《回忆录》、《战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其有关于机械化战争的观念对当代的战争艺术具有重大的影响,尤以在德国为然。1970年1月卒于白金汉郡梅德门汉县。

李德哈特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