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东方

作者:王岳川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3

顾文姬评分

4

24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发现东方内容简介

在大众传媒成为话语中心的时代,知识分子应该怎样言说)在这一东西方由冲突到对话的时代,中国学者应该如何学会同西方中心主义进行多元对话?在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个体知识分子应该怎样呈现自己的不同于他者的思想和责任?对于新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这些问题链绝非可以等闲视之的。 记得2001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 卜acques Derrida)到北大哲学系与中国学者就若干学术前沿问题展开对话。我向德里达教授提了几个问题;第一,““宽恕”和”怨恨“是什么关系P无条件的绝对的宽恕是否可能?第二,作为第三世界的中国文学和哲学在话语体系中成为欧洲中心的边缘。应该用怎样的文化策略消解西方中心主义?而这种消解是否可能?第三。解构是不是绝对的?绝对的解构是否可能?而且当代中国讨论解构之后的重建问题,那么建构是否可能?解构和建构是什么关系?二者是不是对立的?有没有其他第三种可能性?德里达的回答是要摧毁西方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使中国不再是欧洲中心的边缘.但是也不能成为“中国中心主义”。他希望的是哲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新的“人类性”观念。解构不是摧毁不是批判,解构不是否定的而是肯定的,即对不可能的肯定。德里达的回答事实上同他原著中对”解构”的摧毁性和批判性解释有了差距,说明德里达立场滑动的回答具有某种话语策略。大概“解构”本来就是一种不断滑动的话语行为。

登录查看更多

发现东方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王岳川

王岳川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1927年入北大预料,1932年毕业。40年代后期任教于金陵大学,1949年春去台北,任教于台湾师院国文系。1956年去台中东海大学任教,1968年到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任教,1974年退休,1995年病逝于香港。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道德的理想主义》、《政道与治道》、《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现象与物自身》、《从陆象山到刘蕺山》、《圆善论》等。

王岳川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