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读书随笔
毛姆读书随笔内容简介
毛姆的这些文章虽然内容严肃,但他却是用他擅长的闲谈笔调来写的。他文笔老练,简洁明快而又委婉动人,读来就如他坐在你对面侃侃而谈,时不时地还会说上一两句俏皮话,对你眨眨眼或者微微一笑,让你觉得仿佛在和一位长者促膝谈心。可惜的是,有些精妙之处很难能汉语译出,我虽尽了力,但仍不十分满意。好在毛姆的文章本身都很精彩,我想你读过之后肯定不会失望的。
热门摘录
养成读书的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
你若能习惯于跟一些和你不同的人相处,由于他们无视你所追求的东西,你就不得不放下自己所关心的一切而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才能,这对于你的道德修养和知性健康来说都是很有益的。
我认为,把小说当成布道场所或者课堂,那是一种陋习。要是读者认为能在读小说时轻松地获得知识,我相信他已误入歧途。知识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获取,那是一件艰辛而枯燥的工作。如果我们能把某种含有知识信息、因而十分有用的“药粉”,裹在美味可口的小说“果酱”里一口吞下,那当然太好了。但实际情况是,在弄得这样可口之后,这“药粉”是否还有用,我们就不敢肯定了,因为小说家传递的知识会带有偏见,因而不可靠;而对事物有一种歪曲的了解,还不如不了解的好。
多年前,我曾和萧伯纳一起共进午餐,席间他对我说,他的剧本在德国上演要比在英国上演成功得多。他把这一点归因于英国公众的愚昧和德国人的睿智。其实他错了。在英国,他坚持要把他剧本中的每个字都念出来,而在德国,我看过他的话剧,那里的导演却毫不留情地把所有和戏剧主题无关的词句统统删掉,反而使剧本产生了极佳的效果。不过,这一点我想还是不告诉他为好。
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既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的生活得更充实。只是,要想得到这样的好处,你必须喜欢读才行。
每个人自己就是最好的批评家。不管学者们怎么评价一本书,不管他们怎样异口同声地竭力颂扬,除非这本书使你感兴趣,否则它就与你毫不相干。别忘了批评家也会出错,批评史上许多明显的错误都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你在读,你就是你所读的书的最后评判者,其价值如何由你定。
请不要认为,享受就是不道德。享受本身是件好事,享受就是享受,只是它会造成不同后果,所以有些方式的享受,对于有理智的人来说是不可取的。享受也不一定是庸俗的和满足肉欲的。过去的有识之士就已发现,理性的享受和愉悦,是最完美,最持久的。养成读书的习惯确实使人受用无穷。很少有什么娱乐,能让你在过了中年之后还会从中感到满足;除了玩单人纸牌、解象棋残局和填字谜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游戏,你可以单独玩而不需要同伴。 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
《呼啸山庄》不是一本供人讨论的书;它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要找它的错很容易;它是很不完善的,但它却具有一种只有极少几个小说家才能给你的东西,那就是力量。我不知道还有哪部小说能像它这样,把爱情的痛苦、迷恋和残酷如此执着地纠缠在一起,并以如此惊人的力量将其描绘出来。它使我想起埃尔·格里科的一幅油画力作:乌云下昏暗的荒野景象,天上雷声隆隆,人们拖着长长的影子在荒野里跋涉,一种不属于尘世的气氛使画面恍恍惚惚,人们似乎都要窒息了,这时铅灰色的天空又掠过一道闪电,使其显得更加神秘而令人恐惧。
因为听故事的欲望在人类身上就像对财富的欲望一样根深蒂固。有史以来人们就一直聚集在篝火旁或者市井处相互听讲故事。这种欲望始终很强烈,这可以从当今侦探故事的泛滥中得到证明。
我不能信仰一个因为我不信仰他就要对我发火的上帝。我不能信仰一个既无幽默感、又不懂人之常情的上帝。
我好像在哪里读到过, 费希特曾说, 一个人持怎样的哲学观点, 取决于他是怎样的人. 我读到这句话后, 当时就想, 我很可能是在寻找根本没法找到的东西. 于是我就想, 既然在哲学上并不存在适合于每个人的普遍真理, 而只有符合个人气质的真理, 那么我只好缩小探索范围, 去寻找一个其哲学体系配我胃口的哲学家, 一个和我是同一种人的哲学家. 他对我的疑问所做的解答一定会使我满意, 因为他的解答正好迎合我的气质
做人的目的不是别的,只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快乐,即使是舍己为人,那也是出于一种幻想,以为自己所要寻求的快乐就是慷慨大方。
另外,还有一种叫人讨厌的想法也一直纠缠着莫泊桑,这种想法在当时法国人的头脑中十分普遍,就是认为:一个男人若碰到一个40岁以下的女人,就得和她上床,好像这是一个男人应尽的义务似的。莫泊桑的人物都沉湎于肉欲并以此为荣。
爱开玩笑而又要让人不觉得刻薄,天知道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小说的主人公就像大多数自传体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意气消沉,没精打采。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或许是因为我们写到自己时,总认为自己的实际成就和应该达到的目标之间有太大的距离,于是觉得灰心丧气,接着就开始发那种怀才不遇的牢骚,而这样一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只能是一个灰溜溜的、而不是神抖抖的角色了。
“长篇小说或者短篇小说中的心理学,就是用一个人的外部生活来显示他的内心活动。”这话当然不错,我们大家其实也都想这样做,可惜的是外部生活并不总是能显示内心活动的。对莫泊桑来说,其结果就是人物的简单化,这在一个短篇小说里还不成问题,但是反复出现的话,你就会觉得不可信了。你会说,人并不是这样简单的。
除非这本书使你感兴趣,否则它就与你毫不相干。 你在读,你就是你所读的书的最后评判者,其价值如何就由你定。
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使人愉悦。
听故事的欲望在人类身上就像对财富的欲望一样根深蒂固。 小说家通过自己所讲述的事件、选择的人物以及对他们的态度,为你提供一种对生活的批判。
他后来越来越离谱了,竟在情书中向她描述自己怎么和妓女来往,还说他对她们有一种嗜好,而且经常能在她们身上满足这种嗜好,等等。这毫不足怪,对于自己的性能力,男人总喜欢自吹,甚至不惜为此撒下弥天大谎。
譬如,现在发明了避孕药,过去为保持贞洁所必须遵守的那种道德标准就不适用了。小说家很快就注意到由此而引起的两性关系变化,因此当他们想维持读者对小说的兴趣时,他们就一味地让他们的男女主人公频频上床。
美是个句号。当我面对美的事物时,我总觉得自己只能凝视和欣赏,此外便无事可干了。它们激起的情感固然高雅,但我既不能保持它,也不能无限制地重复它;世上最美的事物最终还是使我厌倦。
目前,小说有一种倾向,就是注重刻划人物而不注重讲述故事。当然,刻划人物很重要,因为只有当你熟悉了小说中的人物并对他们产生了同性之后,你才会关心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但是,倾全力于人物刻划而不注重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这只有小说的一种写法。另一种写法则是单纯讲述故事,其间对人物的刻划很马虎或者很粗略,像这样的写法也同样有权存在。
令人惊异的是,尽管莫泊桑和契诃夫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观察生活,却从中得出了完全一致的结论。莫泊桑满足于观察人们的肉体生活,契诃夫则专注于探究人们的精神生活;然而他们却一致认为,人是卑鄙的、愚蠢的和可怜的;生活是令人厌倦的、毫无意义的。
一个人说话时,往往会忘记应有的谨慎。
譬如,某人在卢浮宫里观看提香 的《埋葬》或者在听《歌唱大师》 里的五重唱时,他的感觉如何?
奥斯汀家有个女亲戚和某个曼特博士有了私情,致使博士的妻子一怒之下回了娘家,于是人们便议论纷纷。对此,简在信中写道:“由于曼特博士是个牧师,他们的私情不管多么不道德,总有一点一本正经的味道。”
可以想象,他那天是怎样苦苦求爱的,而就在那天的日记里,他写道:“九月二十一日十一点半,我终于赢得盼望已久的胜利。”他还把那天的日期写在她的吊袜带上。
但很难想象,授予一个冒生命危险救了一个盲人的士兵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能对盲人的失明会有什么安慰。施舍表示慈善,慈善是一种美德,但这种美德是否减轻了那个贫穷而靠施舍过日的跛子所遭受的恶呢?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不错,有时为了对付考试,或者为了获得资料,有些书我们不得不读,但读那种书是不可能得到享受的。我们只是为增进知识才读它们,所希望的也只是它们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至多希望他们不至于沉闷得难以卒读。我们读那种书是不得不读,而不是喜欢读。这当然不是我现在要谈的读书。我要谈的读书,它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帮你谋生;即不会教你怎样驾船,也不会教你怎样修机器,却可以使你生活得更充实。只是,要想得到这样的好处,你必须喜欢读才行。
毛姆读书随笔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