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

作者:萧邦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80

顾文姬评分

5

11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觉醒内容简介

《万有文库(第一辑外国)--觉醒》和作者的其他作品 一样,在者在描绘美国南方路易西安那州的克里欧人(Creole)的人和事,克里欧人为法国移民后裔,都为贵族。艾德娜原本置身于法国式的上流社会中,生活的目的只有相夫教子、宴款宾客。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女人的身份是因男人而定位;女人没有自我,而只是某人的女儿、姊妹、妻子、母亲,或情妇。这年夏天,艾德娜全家到新奥尔良南方约五十英里外的格蓝岛度假,邂逅劳伯特,终于燃起自我遥意识,不愿意再因循先生及社会的要求而扮演别人设定的角色。她勇敢的脱离常轨,一心去发展自己的艺术(绘画)潜能,追求自由、独立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在一篇文章中,凯特评论莫泊桑:“他的小说令我惊叹。小说中有生活,而不是编造;这种叙事艺术的关键在于,他用令人着迷的暧昧、不可思议的方式处理那些情节、老套的技巧和机关。他逃脱了传统和权威,进入自身,用自己的眼睛向外观察,以一种简洁直率的方式,告诉我们他看到的东西。”

看完最后一行,读者获得的不仅是愉悦,更使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这正是凯特·肖邦的文学理想:揭下伦理、传统的面纱,揭示出生活微妙、丰富的真相。

文学的势利眼存在于各个方位。是性别吗,还是因为地处边缘?或是种种因素兼而有之?在文学作品经典化的过程中,总有各种具体、偶然和时代性的因素。无论是中国古代的陶渊明、杜甫,还是美国的麦尔维尔、凯特·肖邦,在当世的风尚中被低看、错漏的作家不计其数。作品一旦写出,只能汇入时间的长河,在历史中等待自己的命运。

她感觉心底涌起一股难言的压抑,它来自她意识中某个陌生的角落,让她整个人陷入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痛苦中。它就像一片阴影或一阵迷雾,遮蔽了她心灵的夏日。这是一种诡异而陌生的情绪。她独自坐着,不过并没有暗自责怪丈夫,也不是在埋怨命运引她走上了这条道路。她只想一个人好好哭一场。

天生的母亲。这些女人很好辨认,一旦心肝宝贝有了危险,无论是确有其事还是纯属想象,她们都会立即伸开双臂,张开保护的翅膀。她们宠爱孩子,崇拜丈夫,把抹杀自我当作神圣的殊荣,希望自己能长出慷慨无私的天使之翼。

简言之,庞德烈太太开始看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宇宙间的位置,也开始审视自己与内心世界、外部世界的关联。对一名二十八岁的年轻女子而言,这样的领悟未免有些沉重——或许超出了圣灵希望女人拥有的智慧。 但新生事物总是模糊、混乱、毫无秩序的,总令人仿徨失措,一个崭新的世界更是如此。能从这种新生中破茧成蝶的人是多么地少!在混乱中消逝的灵魂又何其众多!

她等待某个具体的画面在头脑中汇集、燃烧,但什么也没等到。她没有看到任何代表寂寞、希望、渴求与绝望的景象,但这些情感本身却在她的灵魂中升腾、摆荡,冲击着她,如同浪花每天拍打她美丽的身体。她颤抖了,喉头哽咽,泪水模糊了双眼。

她满心狂喜,仿佛俘获了某种至关重要的力量,彻底掌握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她变得大胆、莽撞,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心想游到别的女人都没到过的地方。

死亡的念头在她脑海中闪过,瞬间击中了她的心,震慑了她的感官,夺走了她的气力。还好她竭力振作精神,使尽浑身解数艰难地回到岸边。

这沉默饱含欲望最初的悸动,个中深意胜过千言万语。

要在过去,她一定会照他说的做。她会习惯性地服从他的意志,但那不是因为他的意志有多么不可违抗,而是因为服从就像走路、移动、坐立那样自然。

她做出愤怒的样子,更深地陷入吊床。坚定的意志在她胸中熊熊燃烧,顽强而不可动摇。那时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否认和对抗。她在记忆中搜索,回想着丈夫以前是否也曾这样跟她说话,自己是否曾对他唯命是从。她当然服从过,她记起来了。但她记不起自己当时为什么屈服,又是如何屈服的。

埃德娜渐渐如梦初醒,走出了那个美妙、诡异、遥不可及的梦境,感受到现实的重压。她的身体开始不胜睡意,那股支撑着她、鼓舞着她的活力渐渐离去,她只好无奈地屈服于现实的压力。

她第一次确认了自己心底的迷恋,认出了她曾在童年时代、豆蔻年华、待字闺中时感受过的痴迷。但现实依然残酷,真相依然无情,她的顿悟无法撼动这痛苦,更不能让它消失。过去对她毫无意义,没留下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未来是一个谜团,她从未妄图参透。她只关心现在,也只拥有现在,它折磨着她,让她在心痛中明白曾经拥有的都已失去,而她那新生的、洋溢着激情的自我,也注定得不到它渴望的东西。

离开后,埃德娜非但没觉得安慰,反而更加郁闷。刚才那夫唱妇随的一幕她既不艳羡也不向往。那种生活不适合她,只让她看到一种无可救药的可怕倦怠。她开始可怜拉蒂诺尔夫人——可怜她苍白的存在,可怜她从未破除那种盲目的满足,可怜她的灵魂从没痛苦过一秒,也永远无法体味生命的狂喜。埃德娜含含糊糊地问自己,她所谓“生命的狂喜”究竟是什么。这个词就这样跃入她脑海,像一个从天而降、凭空出现的印象。

他站在她身旁,直勾勾地盯着她,驱赶着她心底日渐衰微的旧我,吸引着她正在觉醒的感官。她脸上的神情给了他胆量,他握住她的手,难舍难分地道了晚安。

为了见她,他发明了数不清的理由,同时对她言听计从,崇拜之情溢于言表。她喜怒无常,他就处处迁就。她渐渐习惯了有他陪伴。他们先是慢慢熟络起来,又飞快地发展到亲密无间。有时他说话特别大胆,她初听难免脸红心跳,但最终还是欣然接受,被那些话语激起了心底蠢蠢欲动的原始欲望。

瑞兹小姐缓缓摇摇头。“我还是不清楚你的理由。”她说。 其实埃德娜自己也不怎么清楚,但她在沉默中坐了半晌,突然明白了原因。她受本能的驱使,在抛却婚姻的忠诚时也放弃了丈夫慷慨的馈赠。她不知道他回来后事情会如何收场。她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到时候她一定会解释清楚,达成某种谅解。但无论未来怎样,她都决心今后绝不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自己。

“我嫉妒你今晚的思绪,它让你变得温柔了,我感觉它似乎在哪里游荡,但总之不在我这里。”

她终于驱散了眼前的迷雾,看清也理解了生命这头集美丽与残暴于一身的怪兽。无数种矛盾的情感在她心中激荡,却唯独缺少羞耻或悔恨。她只隐约觉得可惜,因为点燃她欲望的不是爱人的吻,把生命之杯捧到她嘴边的,也不是爱情。

她感觉自己的社会层次下降了,精神层次却有了相应的提升。她开始卸下责任的重担,每迈出一步,都感觉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身上的力量在成倍地增长、扩展。她还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理解生活表象之下深藏的暗流。她不再听命于人,只听从自己的灵魂。

“问题是,”医生凭直觉领会了她的意思,叹息道,“人年轻时总爱做梦。这好像是一种自然规律,为了诱使女人替人类繁衍生息。但大自然可不会考虑道德上的后果,也不可能理会人为的社会规则,而这规则正是我们所创造并且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的。” “是啊。”她说,“往日的时光就像一场梦境——要是能一直留在梦里该多好——醒来时却发现——噢!是啊!但或许,人终究还是醒来最好,就算要忍受煎熬,也好过被幻梦愚弄一生。”

起初他只觉得她好看极了,既富有优雅的女性之美又不矫揉造作,举止落落大方。这实属难得,迷人至极。交谈中,他与她四目相对,立即认出了思想上的同类。认识越久,他就越为她美丽的头脑惊叹,她在他面前展开思想的翅膀,就像历经严寒的花朵在温暖的阳光下舒展卷曲的花瓣。

对大多数女人而言,进入婚姻就意味着精神生活的终结,但她的婚姻却宛如一道敞开的大门,她可以走进去,尽情用知识装点自己的头脑,只要它们配得上它的强大和优美。

再宏大的事物他们也敢于审视。而那些渺小的事物,只要在他们心目中意义非凡,就会令他们着迷。

她本想用学习麻痹自己,但那沮丧却像药剂师坩埚里不安分的化学元素,不断地翻涌漫溢,铺满她的桌面。

就这样,暴风雨过后,每个人都称心如意。

“但最重要的是,”她写道,“我日夜感谢上帝为我们的生活做出这样的安排,让我们亲爱的阿尔芒永远不必知道他的母亲,这个深深爱着他的女人,属于那个被诅咒的种族,身上带着挥之不去的奴隶烙印。”

阿森奈伊斯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人,尽管这是许多女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她也不像丈夫那样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她有着鲜活、热烈而敏锐的情感,对生命中美好的事物会坦然地欣赏、大声地赞美,对讨厌的事物则会奋起反抗。她生性不会矫饰,就像婴儿不会使诈。迄今为止,她的反抗始终是光明正大、毫不遮掩的。

she's not one of us, she's not like us. She might make the unfortunate blunder of taking you seriously"

觉醒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萧邦

萧邦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