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9

顾文姬评分

5

3228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苏菲的世界内容简介

《苏菲的世界(精)》(乔斯坦·贾德)内容介绍: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苏菲的世界》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事实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它只是缺少光线的照射罢了。”

所谓哲学,我们指的是耶稣基督降生前六百年左右,在希腊演进的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 所谓神话就是有关诸神的故事,其目的在解释为何生命是这番模样。

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 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目标乃是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

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有时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因为他们关切的主题是大自然与的循环与变化。

这三位米雷特斯的哲学家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帕梅尼德斯认为现有的万物是一直存在的。

恩培窦可里斯相信,整体来说,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所组成的,他称之为四个“根”。这四个根就是土、气、火与水。 恩培窦可里斯认为自然界有两种力量。他称之为“爱”与“恨”。“爱”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则使他们分散。

安纳萨戈拉斯主张大自然是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组成,而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

德谟克利特斯认为,灵魂是由一种既圆又平滑的“灵魂原子”组成。人死时,灵魂原子四处飞散,然后可能变成新灵魂的一部分。

自然派的哲学家也被称为“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因为他们生在苏格拉底之前。 无论就时间或空间而言,苏格拉底都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是第一个在雅典诞生的伟大哲学家,他和他的两位传人都在雅典生活、工作。 自从苏格拉底之后,雅典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

自然派的哲学家关切的问题是自然世界的本质,这使得他们在科学史上占了很重要的一席之地。而雅典的哲学家的兴趣主要在个人本身与每个人在社会的地位。 这时,有一群四处游历的教师与哲学家从希腊各殖民地来到了雅典。他们自称为哲士或智者(一般贬称为诡辩学家)。 诡辩学家与自然派哲学家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都批评传统的神话。但诡辩学家不屑于从事在他们眼中了无益处的哲学性思考。他们的看法是:虽然哲学问题或许有答案,但人类永远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在哲学上,类似这样的看法被称为“怀疑论”。

我们之所以能够得知苏格拉底的生平,主要是透过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

事实上,苏格拉底与耶稣之间还有若干极为相似之处。 他们两人都是谜样的人物,即使对于与他们同时代的人也是如此。他们都没有将他们的学说教诲撰写成书,因此我们只好透过他们门徒的描写来认识他们。 耶稣与苏格拉底所受的审判显然也有雷同之处。 他们原本都可以求饶,但他们却都觉得如果不成仁取义,就无法完成他们的使命。

苏格拉底也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知善者必能行善”

柏拉图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

对柏拉图而言,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柏拉图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种独树一帜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柏拉图的理型论”。

简而言之,我们对于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确的观念,但是我们却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

柏拉图认为实在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其中一个是感官世界,另外一个领域则是理型的世界。 柏拉图同时认为,灵魂栖居在躯体内之前,原本就已经存在。然而一旦灵魂在某一具躯体内醒来时,它便忘了所有的完美的理型。

黑暗洞穴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就像是自然世界的形式与理型世界的关系。

身体 灵魂 美德 国家 头部 理性 智慧 统治者 胸部 意志 勇气 战士 腹部 欲望 自制 工匠

亚里士多德并不否认人天生就有理性。相反的,根据他的说法,具有理性正是人最大的特征。不过在我们的感官经验到各种事物之前,我们的理性是完全真空的。因此人并没有天生的“观念”。

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则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与满足。他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不平衡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他如果生在现今这个时代,也许会说:一个只注重锻炼身体的人所过的生活就像那些只动脑不动手的人一样不平衡。无论偏向哪一个极端,生活方式都会受到扭曲。 同理也适用于人际关系。亚里士多德提倡所谓的“黄金中庸”。也就是说:人既不能懦弱,也不能太过鲁莽,而要勇敢;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挥霍,而要慷慨。

亚里士多德谈到他对社会的看法时,也主张人不应该走极端。他说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他宣称人如果不生存在社会中,就不算是真正的人。他指出,家庭与社区满足我们对食物、温暖、婚姻与生育的基本需求。但人类休戚与共的精神只有在国家中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亚里士多德似乎倾向于认为女性在某些方面并不完整。在他眼中,女性是“未完成的男人”。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各地的结果使得埃及、东方(远至印度)的文明与希腊的文明得以结合在一起。 在人类的历史上, 这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一个新文明诞生了。在这个文明中,希腊的文化与希腊的语言扮演了主导的角色。

“这些东西中有太多是我根本不需要的啊!” 犬儒派学者强调,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如丰裕的物质、强大的政治力量与健壮的身体——之上,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赖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 到了今天,“犬儒主义”这些名词的意识变成是对人类真诚的轻蔑不信,暗含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态度与行为。

普罗汀认为,世界横跨两级,一端是他称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接受不到任何来自上帝的亮光。不过,普罗汀的观点是:这个黑暗世界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缺乏亮光的照射而已。

神秘经验是一种与上帝或“天地之心”合二为一的体验。

耶稣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属于闪族文化。 希腊人与罗马人则属于印欧文化。我们可以断言欧洲文明曾同时受到这两种文化的孕育。

印度教和佛教这两大东方宗教都源自印欧文化。 印度教与佛教都强调万物都有神性(此即“泛神论”),并主张人悟道后就可以成佛。

苏菲的世界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乔斯坦·贾德

乔斯坦·贾德

乔斯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曾担任高中哲学教师多年;198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贾德谈人生》,以《苏菲的世界》一书奠定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执著于人生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设立挪威环境与发展奖项——“苏菲奖”。

乔斯坦·贾德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