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读书计划

作者:克利夫顿·费迪曼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80

顾文姬评分

4

401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一生的读书计划内容简介

《一生的读书计划》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人、著名的报人和专栏作家费迪曼教授为18岁到80岁的读书人推荐的一份规模宏大的读书计划,这个读书计划内有举世公认的欧美思想家与文学家的100册杰作,内容包括始于荷马,迄于现代的戏剧、诗歌、小说、散文、历史、传记、自传等。费迪曼采取与读者作简短对话的形式,每次只用五百到一千字勾勒作品或作者的轮廓,诱引读者读他所介绍的每一本书。这些介绍生动活泼,有时强调作者的生涯与人品,有时摘要叙述作品内容,有时援用权威人士的意见,有时劝告读者别为一般错误见解所迷惑,有时对读者早已熟识的作家如莎士比亚、歌德做出新的评价。费迪曼强调编撰此书的意图是使读者的脚步迈向书店或图书馆,并提供开门的钥匙,让读者自己去挖掘一生无穷尽的宝藏,不断拓深知识领域,达到渊博多识。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我会这样写自己的墓志铭:我与世界有爱,有争吵。”

托尔斯泰和狄更斯大概可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两位作家,而狄更斯的作品读来也许更有趣。桑塔耶那批评狄更斯对宗教、科学、政治与艺术有感症,却在结论中说:狄更斯是“人类无与伦比的友人”。这句评语非常正确。由于狄更斯博得极广的读者群,近年来,他终于获得了应有的评价,被认为是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并列的作家,而不只是受宠的家庭装饰。陀思妥耶夫斯基拥有热情而又痛苦的想象力,狄更斯亦然。

即使分享了这些思考、感受和意象,我们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学习:我们都会无知地死去。但至少我们不会那么若有所失,那么迷惑。我们将把自己从当前的时代解脱出来。对自己在时空中的位置,我们会懂得一些——虽然不是很多,但终归懂一些。我们会知道自己怎么出现在人类历史中,同时也知道如何从生活中无意识地获得观念。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将体会到更高层次的感受和思想

《薄伽梵歌》中的哲学是理解《摩诃婆罗多》的关键。 当罗伯特·奥本海默观察世界上第一次核试验时,他引用黑天的话:“现在我就是死神,我就是世界的毁灭者。” 在这场英雄和神的对话中,黑天提醒阿周那,世界本身就是虚幻的,即使那些看上去确实存在的领域里,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阿周那的角色是要完成自己的“达摩”——命运为他安排的责任之路。战争中俱卢族人即将到来的死亡不是因为他。“即使没有你,”黑天说,“那些列于敌营中的战士也将消失,我已经杀死了他们。

这是到目前为止写得最长的第一流小说。本书优点虽多,难处却也不少。只要你对这部巨作稍有感应(大多数人都没有感应),那么,它就值得你花费5至10年的空暇时间,以自己内在世界的一部分不断去加以咀嚼品味。 我们不能不承认普鲁斯特蕴含有伟大的精神与想像力。就力量与影响力这两方面而论,到今天为止,普鲁斯特完全可与前一时代的尼采哲学、托尔斯泰文学、华格纳音乐与易卜生戏剧匹敌。他依据相对性原理重新创造了小说世界,也就是说,普鲁斯特在文学领域内最先以相当庞大的规模,提供了与现代物理学理论相呼应的事物。

能够让你发现自己已知的事情,而在此之前你对于自己的所知并不知情。

他曾经指着一棵树说自己会和树一样,“从顶部开始”凋零,果真如此。斯威夫特是一座被挫折损毁的纪念碑。

圣帕特里克教堂——作者的长眠地,有他为自己写的拉丁文墓志铭:“在这里,痛苦和愤怒无法再穿越他的心。”

形式包含而不限于以下诸多元素:“完美的词”,精巧灵动的节奏,半谐音,像回声一样的排列组合,像建筑一样错落有致的符号。 福楼拜认为艺术家是在道德宇宙之上盘旋的精灵,艺术家的任务不是判断、解释、说教,而只是理解和完美地记录。只要自己的作品不那么情绪化,不那么令人感到遗憾,作者的任务就完成了。 和《格列佛游记》一样,《包法利夫人》传递出的信息是消极的;和斯威夫特一样,福楼拜也不热爱人类。《包法利夫人》的情感是冷漠的,带着对人类的厌恶,但在我看来它还是一部美的作品。

To us he is no more a person(对我们来说他已不再是一个肉身) Now but a whole climate of opinnion(而是一种思潮的完全代表)

他认为人生是一场梦,却在这场梦中寻找安全感。

契诃夫不是个“左倾”人士,更不是个革命者。读者不要搞错了,他没有革命思想,只不过喜欢思考罢了。他不欢迎1917年。他的头脑里不是政治而是思考。

契诃夫并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在现实生活中他慷慨、遵循传统道德、富有同情心。他对人生没有整体和固定的看法。人的行为是难以预测和捕捉的,契诃夫的兴趣正在于发现这种行为,在这方面很少有剧作家能够超越他。他会对朋友说:“让舞台上的一切和现实一样复杂、一样简单吧。”

《尤利西斯》的主人公是一个地方——都柏林,而《追忆似水年华》的主人公是“时间”。 浸入茶水中的一小块点心的味道,天空掩映下高塔的形状——这些记忆碎片是微不足道的,但却能唤起普鲁斯特的记忆之河和几乎消失的过去,这些是他生命的颜色。 人类获得安慰的唯一方式是艺术(这也是普鲁斯特的信仰),只有艺术能用秩序梳理变幻多端的人生。

人格完整,坚定睿智,令人不能不表示敬意。

《伊利亚特》是悲剧,它所宣扬的主题在此后的西方文学史中不断重复,并一直占据着我们的思想,那就是:伟大的人类在面对似乎被注定的命运所主宰的世界时自身的局限。但是《奥德赛》不是悲剧,它强调的不是局限而是可能性,它所宣扬的主题不是面对死亡必备的勇气,而是战胜困难所需的智慧。

《伯里克利葬礼上的演讲》这一篇,堪称伟大而充满戏剧性的独白。除此之外,修昔底德还有多种风格的代表作品,例如对雅典疫情的描写、米洛斯岛人的对话以及预示雅典统治终结的西西里岛的恐怖远征等。

柏拉图有三种观点应被牢记:第一,就像苏格拉底说的那样“没有质疑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一点是柏拉图所有著作的中心。第二,德行就是知识,拥有智慧就拥有高尚的道德。第三,什么样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答案是“理念”的价值,柏拉图相信这种难以感知的价值是万事万物、各种行为的范本。人通过感官最终认识世间万物过程中,对行为和本质的理解会产生扭曲,所以这些事物只能说是神圣的理念失败的反映。这种解释世界的方式我们叫作唯心主义,而柏拉图就是唯心主义之父。

《伦理学》要慢慢细读,第一、二、三、六和第十部分需要全力以赴阅读。而《政治学》八部书当中,第一部和第三部是最容易理解的。

将物理和宇宙学写成诗句本来就困难重重。卢克莱修成功了,也理应成功,这成功十分宝贵。他的诗很多地方含糊其辞,然而坚持读下去是有收获的,经常能看到一些辩才无碍的华美辞章。事物的完整概念早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继而用具体的、时而难以忘怀的形象进行表现,卢克莱修的这种天赋只有后世的但丁能与之媲美。

也许《埃涅阿斯纪》政治上的重点正在于第六部中的著名段落,安科喀斯的灵魂对儿子描述罗马的光辉未来:“罗马人,这就是你们的战略;统治万国,强迫别人接受和平。对归降者宽容,对桀骜者征服。” 读者应当对这种国家主义有所注意,因为它(与沙文主义泾渭分明)是维吉尔思想的关键。

霍布斯是个绝对论者,但是马基雅维利(《论李维》是一部影响力比《君主论》稍弱的书)提倡共和主义并预言了现代议会民主制。在现实中将这两部书作关联阅读会使读者受益良多。两本书共同介绍了那些反道德家们的生平,像黎塞留、拿破仑、列宁、墨索里尼、希特勒和斯大林,同时也解释了包括今天在内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都拼命掩饰却又持续不断地进行权力斗争的原因。 所有武装的预言家们都胜利了,所有没有武装的预言家们都失败了。

要想欣赏拉伯雷,你首先得有庞大固埃的劲头。读他的书必须全神贯注,至少暂时让自己全情投入。不要纠结于卡冈都亚每一处掉书袋的做法,一次也不要读得太多。

可以采取略读法。无论何时(或者差不多),你在书中看到一个牧羊人或者牧羊女,后面肯定会有一些评论的废话,对于那些牧人的奇怪谈论也最好不看,这些评论会让塞万提斯那个时代的读者感兴趣,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没什么意思。另外诗也要跳过去,因为塞万提斯是世界上最差劲的诗人。 对于塞万提斯的幽默,沃尔特·斯达克给了一个很好的解释,他称塞万提斯是个幽默家,“也就是说他一次不止看到一件事情”。

法国经典观念认为戏剧是有组织的讨论活动,遵循一定的修辞原则——如果我们同意这种观念,那么莫里哀就一跃而入大师行列。他的原则——无论是遵循的还是破坏的,我们都没有必要知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观察那些夸大的行动,始终明了地意识到人类的荒诞性存在,发现最引人发笑的喜剧背后隐藏着奇异的悲伤,这样你就可以欣赏他的作品了。他借多朗特之口在《太太学堂》中这样说:“让善良的好人笑起来是件奇妙的活儿。”

一生的读书计划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克利夫顿·费迪曼

克利夫顿·费迪曼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