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伊

作者:萨缪尔·贝克特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64

顾文姬评分

5

131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莫洛伊内容简介

《莫洛伊》是贝克特最为知名的法文“长篇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莫洛伊寻找母亲为线索展开。莫洛伊是一个腿脚不便而又失去大部分记忆的中年人,被困在已故母亲的房间里不停地写作。他的任务是把他寻找母亲的漫长旅程,也就是把他来此之前的冒险经历用文字记述下来。第二部分是由另一个主人公莫朗叙述的他寻找失踪的莫洛伊的旅行。一个突如其来的信使带来了寻找莫洛伊的命令,于是,莫朗踏上了寻找莫洛伊的旅程……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但是自杀的念头并不太纠缠着我,我不再知道为什么,我以为我知道,但想一想我并不知道。尤其是自的念头,它非常诱惑人,但经过短暂的交锋,我总是胜利的。

很长时间什么也看不见了。我将尽力平静地讲述。我们太老了,她和我,她有我的时候是那么年轻,这就使我们像一对老伙伴,没有性别,没有亲缘,却有着同样的回忆,同样的怨恨,同样的期望。

有些事,我说,在生活中比准时还要重要,那就是羞耻心。你把它重复一遍。在这张轻视人的嘴巴里,我的话使我羞愧。他浑身湿透了。你看了些什么?我说。

难道我能够拒绝快乐——您明白我了。但是我不是为了毁灭的大光明而生就的,我只被赋予了一盏小小的灯和一个巨大的耐心,为了带着它在空虚的阴影里漫游。我是沉稳的人,在沉稳的人之中。

莫洛伊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萨缪尔·贝克特

萨缪尔·贝克特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法国作家。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测量员,母亲是虔诚的教徒。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的 三一学院,获法文和意大利文硕士学位。1928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结识了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尹斯。精通数国语言的贝克特分被派作失明的乔伊斯的助 手,负责整理《芬内根的觉醒》手稿。1931年,他返回都柏林,在三一学院教法语,同时研究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获哲学硕士学位。1932年漫游欧洲, 1938年定居巴黎。德国占领法国期间,他曾因参加抵抗运动,受法西斯的追捕,被迫隐居乡下当农业工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短朗回爱尔兰为红十字会工作,不久返回巴黎,成为职业作家。贝克特在创作上深受乔伊斯、普鲁斯特和卡夫卡的影响,主要作品女诗作《婊于镜》(1930);评论集《普鲁斯特》(1931);短篇小说集《贝拉夸的一生》(1934)和《第一次爱情》(1974);中篇四部曲《初恋》、《被逐者》、《结局》、《镇静剂》(1946);长篇小说《莫菲》(1938)、《瓦特》(1942)、三部曲《马洛伊》、《马洛伊之死》、《无名的人》(1951—1953)及《如此情况》(1961)、《恶语来自偏见)(1982)等。这些小说以惊人的诙谐和幽默表现了人生的荒诞、无意义和难以捉摸,其中的《马洛伊》三部曲最受评论界重视,被称为2O世纪的杰作。贝克特戏剧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主要剧本有《等待戈多》、《剧终》(1957)、《哑剧I》(1957)、《最后一局》(1957)、 《最后一盘磁带》(1958)、《尸骸》(1959)、《哑剧II》(1959)、 《呵,美好的日于》(1961)、《歌饲和乐谱》(962)、《卡斯康多》(1963)、《喜剧》(1964)、电视剧《迪斯·乔》(1968)等, 这些剧作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都是反传统的,因此被称为 “反戏剧”。其中成名作《等待戈多》1953年在巴黎演出时引起轰动,连演了三百多场,成为战后法国舞台上最叫座的一出戏。 贝克特为此名噪一时,成为法国文坛上的风云人物。由于“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1969年贝克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萨缪尔·贝克特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