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的变革

作者:阎云翔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9

顾文姬评分

5

2404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私人生活的变革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爱情还是亲情,自由还是服从,个体如何在转型社会中抉择?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图书大奖获奖作品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本书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这场恋爱就这样被当时浓厚的政治气氛所包围的公共场合所催化。这种激进的政治气氛同时也带有非常浪漫的色彩。Fred Blake曾经在他关于“大跃进”情歌的研究中分析过这种氛围(参见Blake,1981)。

Balke,Fred. 1981. Ethic Groups and Social Change in a Chinese Market Tow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走出祖荫的个人似乎并没有获得真正独立、自立、自主的个性。恰恰相反,摆脱了传统伦理束缚的个人往往表现出一种极端功利化的自我中心取向,在一味伸张个人权利的同时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在依靠他人支持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在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许多女青年在赢得婚姻自主权——“自己找婆家”之后,仍然向未来的公婆索取高额彩礼。

我们了解到的家庭,更多的是一种抽象的制度,而不是个人生活的场所;我们所知道的家庭演进,更多的是制度性的变迁,而不是家庭生活的变化;我们所看到的家庭模式,更多反映的是城市而不是农村。

私人生活的变革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阎云翔

阎云翔

阎云翔,1954年生,师从著名学者张光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2007年受聘于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主要讲授“文化人类学”课程。著有《礼物的流动》《私人生活的变革》《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等著作。其中,《私人生活的变革》曾获美国亚洲学 会列文森奖。龚小夏(译者),1956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硕士,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博士。长期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媒体工作。

阎云翔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