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一点也无妨
拖拉一点也无妨内容简介
· 一本拖了15年才写成小书、风靡全球20年、拖延症患者的枕边书·《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郝芬顿邮报》、战拖会会长、科学松鼠会成员手拉手推荐!一本拖了15年才写成的小书资深拖延者兼堂堂哲学家佩里教授,在这本风趣机智的小书中为拖延者翻了案。其实,大部分拖延者都不是一事无成的窝囊废,在逃避那些“本该做的事情”的同时,拖延者们还是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不少其他事情嘛。在这本充满哲思的小书中,佩里慷慨地分享了他多年来得出的一套战“拖”心法。比如,拖延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畏难心理,调整待办事项清单,办成不少不那么重要但也挺重要的事情,例如:第一项,学外语;第二项,翻修厨房;然后你就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做完了第三项,遛狗。拖拖拉拉不是罪。最重要的是,佩里希望拖延者们能够不再从心理上“对抗”拖延,而是学会“接受”自己的做事习惯,并聪明地利用它。毕竟,沮丧和罪恶感只会加重我们拖延的欲望。多年来,佩里一直有心要为《结构化拖延法》添加内容,不料积习难改。如今,沿着这篇短文的思路,同时拖着作业不改,论文不看,佩里终于为自己正了名——他确实写完了这本书,在首次提出该理论仅仅15年之后。【编辑推荐】一位人见人爱的萌教授,写出了一本人见人笑
热门摘录
人类天生就是理性的动物。据说正是理智行事的能力,把我们跟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所以似乎我们就应当是极其理智的,每个行为都基于慎重考量,并且通过这样的深思熟虑,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如此醉心于这种完美的理性境界,以至于他们在人们践行理性的失败当中,发现了一个哲学层面的问题:意志薄弱。这正是人们明知某种做法对自己是最好的,却偏偏不那样做的神秘缘由所在。
你甚至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优先级清单”,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但也要有些其他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于是,完成后边这些任务,就变成避免去做清单最上方的任务的一种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这种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拖延人士就变成了有用的人!
对大多数任务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你着手做的时候,心里要有数:做到“蛮好”就可以了,或许比“蛮好”再好一点儿,但是犯不着追求完美
1.关掉闹钟; 2.别按“小睡”按钮; 3.起床; 4.去浴室 5.别回来躺下; 6.下楼; 7.煮咖啡。
拖拉一点也无妨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