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上)(1945年8月—1948年9月)

作者:王树增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7

顾文姬评分

5

1701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解放战争(上)(1945年8月—1948年9月)内容简介

《解放战争》为王树增非虚构文学著述中规模最大的作品。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庞大的军队,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解放区最终扩展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解放战争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演绎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国际风云,政治智慧,时事洞察,军事谋略,军队意志,作战才能,作品具有宏阔的视角和入微的体察,包含着惊心动魄的人生沉浮和变幻莫测的战场胜负,尽展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的丰饶内容。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史。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毛泽东决定去重庆与蒋介石见面。他说:“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中国有“洗心革面”的成语,意为通过改过面目一新。毛泽东接着又说:“年纪愈大愈不愿意洗脸。”那一年,毛泽东五十二岁,蒋介石五十八岁。

我认为共产党阴险暴戾,深刻精到,机警疑忌,严密笃实。但是共产党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懂辩证法,你们以后对辩证法要好好研究,才能对付他们。这次我发一本辩证法给你们,希望你们回去认真研究。——一九四八年八月,国民党军“军事检讨会议”在南京召开,蒋介石给每一位与会者发了一本黑格尔的著作。

而这是林彪所期待的战场态势——无论是关内还是关外战场,但凡国民党军下达“固守待援”的命令之后,鲜见哪支被围部队最终能够等来增援而将其解救出去——尽管有四个军的兵力距离陈林达仅咫尺之遥。

由于深陷中国内战开始时复杂的政治漩涡中,这个美国人(赫尔利)很快就被共产党人视为一个出尔反尔的政客……勿庸置疑,美国政府的主动接近姿态,确实给中国共产党人带来了某种希望,即希望美国可以成为中国对立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之间的调解人。无论如何,至少在那个时候,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使其在中国人的心中分量很重,尽管毛泽东终生都对美国在内的西方强国抱有极大的警惕。赫尔利带着美国式的天真回重庆去了。

解放战争(上)(1945年8月—1948年9月)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王树增

王树增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 朝鲜战争》、《长征》,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图书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王树增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