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来不及
鲤·来不及内容简介
2011年1月,鲤创办两年后,第十本主题书《鲤•来不及》上市。粗略地追溯一下,“80后”这一名词,大约诞生于2000年前后,从那个时候起,这一代人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十年里,我们一直在说,却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过。我们早慧,却晚熟,十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扮演着最初的角色——一个旧传统里的不和谐音符,所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或许不用再过十年,它们就会被完全吞没。我们是流水线上的一代,被制造、命名,分送到既定的位置,呈现给大众。流水线只负责装配,却不能帮助人成长:80后呈现出的群像,就像是一群握在媒体手中的空心玩偶。在这个剧烈变革的时代,整个世界都被摇撼,信息塞满各种缝隙,核心价值却摇摇欲坠。我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辨别和思考什么是我们想要的么?我们能够让脚步变得更踏实徐缓么?我们能够主导自己吗?我们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带来改变吗?我们需要一场彻底而毫无顾忌的表达,然而我们还能等来吗?与时间的竞赛,或许注定要输,但是必须参加。“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从小我们被如此教导,却还没有来得及明白时间长河到底是什么。最后却只怕在开始之前,就已经来不及。在《鲤.来不及》中,几位不同年龄的作家畅谈他们如何用写作来对抗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热门摘录
读书时的自己,最喜欢夏末秋初或是暮春的时节,那时候光脚穿拖鞋有一点凉,五点钟在食堂吃过晚饭便无处可去,开一盏白炽灯就可以读书直到夜里。时间总是那么多,花也花不完,也不曾感到有一天我会来不及。
我快要哭了,心里明明有过永不消褪的爱,明明有过的。
许多人都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但是你我早就过了那个阶段了。这不是我们的命,所以我们别假装痛苦了。时间已经不早了。
亲爱的,不要惊慌,很快就会好的。你只是有些不适应,人在时间里待了太久,就会把它当作氧气,可它不是,它是一种病毒,在身体里蔓延,吞噬着你的意志,将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背叛的并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我们随时都可能被替代,却依然前赴后继,只是我们传递的不是食粮,而是信息。我们并不知道真相,我们也看不到第一现场,只是面无表情地面对着反光的屏幕,不停地按着键盘。
自杀是文学的母题,总是能听到这样的论断。天国人口普查员并不爱听这样的话,他们见过太多的死法,为什么偏偏作家杀掉自己就更加崇高一些呢?“作家一洞烛人生的智慧和见识走向自杀之路,象征着一种绝对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死亡”,女作家在此之上又更增添了对男权决绝的指责。自杀昭示了个体生命的悲凉,死亡将暧昧不明的生存背景明朗化,作家对人生的敏锐感受或许异于常人,他们感受得了焦灼,那么也必定更容易释怀吧?
今夜也还是吹着风,日子也分外的轻松,就是不再想起任何人觉得你好温柔。 我们尽量的打扮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无比的时髦和新鲜,却只观察别人的打扮,以便从中偷师或蔑视,我们关系的只是别人的样子,却从来不在乎他在想什么,他思考些什么。 我们生活的时代呗自夸为最富个性的时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是任何一个过去的时代都无法比肩的。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千千万万的人,其实只是一个人,这个人空洞无谓,既不知道无私是什么,也不知道温柔是什么,在一张酷炫的皮囊下,所有的一切内在都是残羹冷炙,并发出越发令人厌恶的臭味。
我生存的一大任务便是目睹他人的死亡。无数的死亡,有的接二连三,有的不期而至,陌生人,亲密的人,小区保安。
人在时间里待了太久,就会把它当作氧气,可它不是,它是一种病毒,在身体里蔓延,吞噬着你的意志,将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刚进公司的时候,我问老编辑,网站的核心工作是什么呢?他们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说是“VC”。 后来进了公司才发现,网络编辑和风投八竿子也沾不到关系,它的正确关系是:CtrlV + CtrlC
我常常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电脑的操纵者,而更像是电脑的附属品,帮它们完成还没被实现的那部分智能功能。
1996年,一位美国心理学教授Peter Mangan让两组年龄分别在19至25岁和60至80岁之间的实验对象“估算”出3分钟的时间长度,结果年轻组的平均叫停时间是3分零3秒,而老年组平均会让秒表多走40秒!这个实验的确证实了年龄越大,低估时间长度的倾向越明显。
“作家以洞烛人生的智慧和见识走向自杀之路,象征着一种绝对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死亡”,女作家在此之上又更增添了对男权决绝的指责。自杀昭示了个体生命的悲凉,死亡将暧昧不明的生存背景明朗化,作家对人生的敏锐感受或许异于常人,他们感受得了焦灼,那么也必定更容易释怀吧?
就像蝙蝠的尴尬一样,它们无法像不如动物一样在陆地上生活,而那双翅膀也没法让它们像飞鸟一样飞得足够高远。当它们栖息的时候,这个世界看起来永远是颠倒的,一如我们拥有着最多的信息量,也拥有着最少的自由。
太多的东西提醒,死亡就在我们身边,却没有比亲人的老去更能加深对它的理解,就在那一刻,自身也又向衰老迈进一步。
自杀是文学的母题,......"作家以洞烛人生的智慧和见识走向自杀之路,象征着一种绝对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死亡"女作家在此之上又更增添了对男权决绝的指责。自杀昭示了个体生命的悲凉,死亡将暧昧不明的生存背景明朗化,作家对人生的敏锐感受或许异于常人,感受得到焦灼,也必定更易释怀吧?
...并不太懂得如何与人相熟,有时候连交谈也变成一件困难的事情。对外界始终保持着疏远,而置身其中时,却也绝对不会显得突兀。
和时间的这场比赛,是注定要输的。 这个世界太热闹了,最不缺少的就是声音。每个人都在忙着表达自己,声音如同甩一甩头发掉下来的头皮屑,轻易,细碎,落在地上立刻就会像水气一样蒸发,什么也没有留下。
不知道是否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在青春年少时抱怨时间太长久,等待能够抽上一盒长寿烟的年纪为什么要等那么久。而到了开始抽第一根烟的年纪,顿时又觉得时光就如同烟丝一样,不经一燃。
鲤·来不及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