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高致
林泉高致内容简介
《林泉高致》是北宋时期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专著。作者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人,著名画家。《林泉高致》由郭思编述其父郭熙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见解而成。《林泉高致》产生在中国山水画充分成熟的时期,集中地论述了有关自然美与山水画的许多基本问题。郭熙认为,山石林泉胜景是“君子”所向往的,但他们不愿因渴慕自然风光而远离君、亲,面对山水画就可以“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充分领略自然山水的美,以解决“君子”厌烦世俗事务而又留恋功名的矛盾。用观画代替欣赏自然真景的所谓“卧游”的思想,早在南朝的宗炳就已提出。但宗炳是谢绝仕途的隐士,而郭熙却是为宫廷服务的山水画家。因此他对自然美的看法,既不同于宗炳,也不同于以纵情山水求得精神解脱的文人画家。在绘画理论史上,郭熙最早明确而具体地提出,山水画家应当努力创造一种美的境界,使观者“如真在此山中”,产生可游、可居的感觉,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境界的创造,又与表现山川“意态”的美不能分离,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冬山惨淡而如睡”等说法,表明郭熙看到了山水的“意态”美,同人的感情与自然景物的交流密切相关。他和同时代的苏轼,都看到了诗画在意境上的相通点。郭熙还强调画家不应单纯模仿一家一派,也不应拘
热门摘录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此其格也。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高与云起;远水无波,隐隐似眉。此其式也。山腰云塞,石壁泉塞,楼台树塞,道路人塞。石分三面,路看两蹊,树看顶脖,水看岸基。此其法也。 凡画山水,尖峭者峰,平夷者崖,有穴者岫,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两山夹道者壑,两山夹水者涧。水注者溪,泉通者谷。路下小土山者坡,极目而平者阪。
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为得。
瑶津亭玉华殿屏在后苑,闻宋用臣同杨琰自钱塘特地架一亭来,新凿一池安其上。上临幸曰:“惜乎无莲荷。”用臣曰:“愿陛下明日赏莲荷。”上曰:“用臣又诞也,若无莲荷,如何?”用臣曰:“惟陛下所诛。”明日莲荷满池,上燕幸之,大喜。乃用臣一夕买京师盆莲,沉之池底,遂使万柄倚岸。上曰:“此亭之屏不可不令郭熙画。”遂挥一大图。大安辇屏,又呼九龙辇。神宗为太皇太后特置,其工巧不可胜言。上曰:“亦须郭熙画。”屏风仍设少色,先子如期了,上极爱之。
写平远之景,是郭熙的拿手好戏。所谓“平远”,要在近景做足功夫,而画之精神,却在不着一笔的远景。《老子》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奥妙全在一个“无”字。明乎此,则于“平远”之境界思过半矣。
林泉高致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