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良好生活

作者:陈嘉映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6

顾文姬评分

5

5896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何为良好生活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伦理学中的几个论题。读过几本书的人知道,天下的道理差不多早都被前人讲过。其中有些,我有自己的体会、思考,尝试用当代中国普通读者比较易懂的方式把这些道理重新讲述;有些,前人好像讲得不太对不太好,我尝试讲得更好些。也许没做到——我一直对自己期望不高,更希望的倒是有几个读者能与作者一样,感到诚实的思考实是人生一大乐事。“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在最初“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rein)的努力。我把这个“纯粹”或“纯洁”理解为:自身通透。我以为,这种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义——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少年时期,人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向典范学习,以求能够学得像典范那样。成年之后,人的主要任务是做事,主导我们怎样做的是手头在做的事情,典范只是参照。尽管我还想成就更高的自我,尽管这是个可嘉的愿望,但我大致就是这个样子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我愿成为什么,而是就我的所是来做事情。性有品,分成三六九等。与其强努着去做那些自己的天性够不到的事情,不如依你所成之性,解决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成年以后,我们进一步的成长几乎只能以做事的方式实现。

我们在成长和为事的过程中变得具体。你是否成为一个好医生,跟你一开始是跟着郎中爸爸学一门养家糊口的本事还是一开始抱着悬壶济世的崇高理想没多大关系,... 行医这个行业比你的动机包含着更实实在在的理想。学医行医的漫长岁月里,我们多半时候想的不是怎么悬壶济世,而是学习枯燥的生化学,... 但也正是这些本领和操作在治病救人,而不是你悬壶济世的理想。... 理想不仅变得具体而微,而且一定经历了这样那样的变形。实践的目的不在手段之外

何为良好生活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陈嘉映

陈嘉映

陈嘉映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无法还原的象》、《哲学科学常识》、《白鸥三十载》、《说理》、《价值的理由》等,主要译著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和《维特根斯坦读本》、万德勒的《哲学中的语言学》、J.奥斯汀的《感觉与可感物》等。

陈嘉映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