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第十三部)
德川家康(第十三部)内容简介
庆长二十年,大坂夏役开战,东西军激战于道明寺、若江等地,西军诸将力竭,相继战亡,大坂一败涂地。已逾七十的德川家康虽有心挽救丰臣秀赖母子性命,然关东众人心怀宿怨,瞒天过海,致使秀赖母子于城破后自尽,秀赖子国松丸被处死,丰臣氏终走向末路。秀赖既去,德川家康痛定思痛,反省自身,竭力安排身后诸事。为防野心勃勃的伊达政宗生变,忍痛圈禁六子忠辉;颁武家法度十三条及公卿法令,为天下立规矩……元和二年(1616)正月,德川家康狩猎途中患病,因年老体弱不治,一代雄主终于四月寿终正寝,享年七十有五。
热门摘录
心中无慈悲之正直,实乃残酷。正直原本为美德,但若心中无慈悲,正直便只会给人带来伤害
盛世大和花竞放,千秋万代颂春风。----德川家康辞世和歌 我天寿将终,尚有将军统帅天下,毋需忧心。然,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万民之天下。若将军施政有悖常理,陷百姓于苦难,则人人都可取而代之。但使四海咸定、万民得其恩泽即可,我九泉有知,绝不敢因此怨恨。---德川家康遗言
人生不过是为自己寻得葬身之地。
当一人将生死置之度外时,自会勇气备至。但其勇若事起仓促,只会令人惊而不惧。若平时少了磨练,勇则勇矣,乃是莽撞;能加上平日修炼,才可谓智勇双全。
盛世大和花竞放,千秋万代颂春风。----德川家康辞世和歌 我天寿将终,尚有将军统帅天下,毋需忧心。然,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万民之天下。若将军施政有悖常理,陷百姓于苦难,则人人都可取而代之。但使四海咸定、万民得其恩泽即可,我九泉有知,绝不敢因此怨恨。---德川家康遗言
人有时说谎,亦是善意。人太刚直,反而冷酷。
人这一生啊,就是要不停的奋争。若丧失了奋争的勇气,即便是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定要时刻充满斗志,若非如此,你只会成为别人的食饵。 若把人生想得太简单而疏忽大意,便会出现无法补救的破绽,便须引颈就戮。
这世上总会有谣言,要是在意,就没完没了。关键不是谣言,是你有未做些消除谣言的事。嘴长在世人身上,默默将谣言消除,才是应尽之责。
常思己过,勿怪人非
人情并非出于道德和法度,而是出于人之本性,出于神佛的意愿。离开了人情,焉有王道?
天下有公有私,凡俗之人常会将二者区分,若分开,便要忍耐因公废私之苦,能否恰当协调公与私,便显出一人的能耐。若人常在心中为公私而苦,那么这一生只能是不断牺牲。愈是想遵守法度,维护秩序,人生便愈苦。原本美好的人生就会变成苦海。有公有私,各得其宜,方为人生上上之策。
慈悲为草木根本,人和乃花朵果实。而战乱则是怨恨之根生长出来的仇恨之果。
人之幸福,并非仅仅与悲惨之事相比便可感知。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沉下心来,认真察看,便能发现,即便是一看之下甚是愚昧的下人,其身也闪耀佛祖的光辉,有着无限智慧。
这世上无一件东西归于自己,包括你的肉身和权柄。这些都和江海、日月、天地一般,金银财宝自不必说,就连性命、子孙,均无一样属于自己。人间有万物,万物皆属人间。所有的东西都是上天暂时放于我们之手。
若无铁的忍耐,便会落入无间地狱。所谓无间地狱,皆由任性之人造成。 人若器量太过,有时反而成祸。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相会便是别离之始。
憎人之心不可有,律己之心不可无。
家主在制定禁止奢靡的家规之前,若能以身作则,用度节俭,即便不必每日讲威信,家里人也会自觉遵守。 为政者若不知法度为先还是道德为先,便变成只会用威信来掩饰其懦弱的残忍之人。所谓道德,乃是舍弃自己情感,始终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知别人疼痛。道德当始终为先,而法度其实乃是一种众人皆可明白、皆愿遵从的时间规矩。这种原本众人皆为明白、皆愿遵从的法度,若变成了威吓手段,为政便成了恶政,恶政正是乱世之源。
人但凡生于天地之间,就不可完全不顾世故人情。平定战乱,开创太平,自需建立新的秩序,这些不必多说。而新秩序赖以存续的法度,必须严格遵守。但法度毕竟由人定,有了人才有了法,非先有法后有人。然,人也罢,法也罢,在此之上,还有督管天地自然的法则。
所谓战事,就无必胜之理,若强求之,不过出于粗人错觉。不仅战事,任何争斗,胜败各半。
德川家康(第十三部)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