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吃内容简介
人人都需要食物,大部分人都爱吃食物,可很少有谁敢保证自己了解食物。面对满盘珍馐,有人看到了卡路里,有人看到了营养配比,有人看到了价格,而有人却能看出文化标签和历史印记。知名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有言:“告诉我你吃什么,我会告诉你你是什么。”盘中之物承载了我们过去与现在的种种信息:我们的身份,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我们所处的社会在世界中的位置。“吃什么”和“怎么吃”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写照。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在这本令人大开眼界的书中,他重点考察了与人类文明深深交织在一起的八场饮食“革命”:烹饪的起源使人类走上了与其他物种不同的道路;仪式化的饮食为人与食物的关系赋予了意义;畜牧和农业的发明,也许是影响最深远的两场革命;社会不平等导致了饮食阶级分化和高级烹饪的发展;食品的远程贸易打破了文化障碍;生态交流改变了作物和牲畜的全球分布;随后,我们迎来了食品的大规模工业化和全球化。从史前的蜗牛养殖到古罗马的宴会,从食品罐头到快餐汉堡,这一整套非凡的叙事、精辟的见解和博学的考据,将令你的思想和胃口得到双重满足。
热门摘录
生的食物一旦被煮熟,文化就从此时此地开始。人们围在营火旁吃东西,营火遂成为人们交流、聚会的地方。烹调不光只是料理食物的方法而已,在此基础上,社会以聚餐和确定的用餐时间为中心组织了起来。烹调带来了新的特殊功能、有福同享的乐趣以及责任。它比单单只是聚在一起吃东西更有创造力,更能促进社会关系的建立。
19世纪晚期,食品科学界一心一意追求纯净,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直指生产一致化、无创意、安全的食物。传统烹饪的古老特性,比如愉悦感、个性化和文化认同,通通被取代了。
古代和中世纪的小贩绝大部分采取小规模手工制作,仅供应家常餐食给地方上的街坊邻居。今日的快餐业则供应工业化加工处理的食物,目的是方便让人三两口吃完,或在电视、电脑屏幕前进食。餐食不再能联系人,而成了障碍物。“便利”变得比文明、乐趣或营养都来得重要。据调査,人们往往表示他们知道加工食品比新鲜食品难吃,也相信加工食品较不营养,可是为了方便,他们愿意牺牲。
有些地方迫于压力必须接受口味标准化的产品,人们因此产生反抗,从而促使传统烹饪复兴。就连麦当劳和可口可乐都不得不根据各地口味和文化偏见,修正食谱、调整卖相。消费者又开始强调认同,食物成了营销人所谓的“领带”产品:从一个人吃的食物可以看出其人的自我认知、出身的社群、国家和阶级。在繁华的市场,消费重点已从廉价转移到高质量、稀有性以及精细的手工制作。
吃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