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群岛

作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79

顾文姬评分

5

85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古拉格群岛内容简介

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从1918年到1956年,那些分散在苏联广袤大地上的各个劳改营像“群岛”一般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第二领土”。本书以“群岛居民”的苦难经历为线索,同时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驾驭写作的才华。书中既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呐喊,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一部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的重要的参考著作。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只有当他是运行中的机器的一个不被察觉的部件的时候,他才是有恃无恐的。个人的责任一集中到他身上,光東直接照着他的时候,他发白,他懂得他也等于零,他也能在任何一块果皮上滑倒。

我相信,你本人是完全无辜的。但你是有教养的人,应当理解,这是在实行广泛的社会预防。

古拉格群岛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处女作《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杂志上刊出。1968年完成《第一圈》及《癌症楼》,在西欧发表。1969年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73年12月,在巴黎出版了《古拉格群岛》。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他的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销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 ”。1994年,应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邀请,回到了俄罗斯。2007年,接受了普京亲自颁发的国家级奖章。2008年8月3日深夜,索尔仁尼琴由于心力衰竭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9岁。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