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书

作者:索甲仁波切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23

顾文姬评分

5

14973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西藏生死书内容简介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禅定可以把心带回家,但首先要修习专注。 从前,有一位老妇人来到佛陀面前,请问坐禅的方法。佛陀告诉她,在井里汲水的时候,手的每一个动作都要了了分明,如果做到这一点,她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处在清醒和旷达的宁静中,那就是禅定。

我们总是把执着误以为是爱啊!即使拥有良好的关系,由于不安全感,占有欲和骄傲,爱液被执着破坏了。一旦失去爱,你所面对的,就只是爱的“纪念品”和执着的疤痕

我希望每个人既不怕生,也不怕活;我希望每个人死的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优只会,最清明和最温柔的关怀;我希望每个人通过心性和实相的了解,找到究竟的快乐。

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只是生命另一章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 从藏传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把中阴的存在分成四个持续不断息息相关的实体:生、临终、死后、转世。 西藏著名诗人密勒日巴尊者如是说:我的宗教是生-死-无悔。 轮回苦海:轮回是无法控制的生死流转,众生因不善巧的行为和破坏性的情绪,反复陷于痛苦之中。涅槃是解脱痛苦的境界,与绝对实相或佛性的认悟对应。顶果钦哲仁波切说:当认证了心性,就叫涅槃,当它被迷惑蒙蔽了,就叫轮回。

【关于现代文明的反思】 这种现代的轮回,滋生了焦虑和沮丧,进而把我们培养训练为“消费机器”,让我们贪得无厌,不断往前进。轮回是高度组织化、善变而复杂的,它利用宣传从每一个角度来袭击我们,并在我们四周建立一个几乎无法攻破的沉溺环境……“众生被各种各样的感觉迷惑,因此无止境地迷失在轮回的恶性流转中。” P24

【无常是唯一的恒久】 请如此观想:了悟无常,很讽刺地,是我们唯一能确信不移的事;可能是,我们唯一永恒的财产。它就像天空或地球一般,不管我们周遭的一切会改变或毁坏得多厉害,它们永远不为所动。比方说,我们经历了椎心碎骨的情绪危机我们整个的生命几乎都要解体了我们的丈夫或妻子突然不告而别了。尽管如此,地球仍在那儿,天空仍在那儿。当然,即使地球也偶尔会震动,警告我们不可以把什么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 P30

【关于“空”的反思和“树”的例证】 但当你仔细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树毕竟没有独立的存在。细细思考,就会发觉树可以化解成无数微细的关系网,延伸到整个宇宙。落在树叶上的雨,摇动树的风,滋养树的土壤、四季和气候,乃至日月,都构成树的一部分。当你继续想下去,就可以发现宇宙间的一切都在成就这棵树,任何时刻,树都不能独立于其他事物;任何时刻,树的性质都在微细变化中。这就是我们所谓一切皆空,一切皆无法独立存在。 P45

【对于心性的描述】 虽然现代人对于心性的存在,几乎是全盘否认,但有时候我们还是会瞥见心性。这些启发性的时机,可能是在欣赏一首优美的曲子,或徜徉在宁静清澈的大自然中,或是品尝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我们看雪花翩翩飘下,或看到太阳从山后缓缓升起,看到一束光线神秘飘渺地投进屋内,都可能让我们瞥见心性的存在。这些光明、安详、喜悦的时刻,都曾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而且奇妙得令人终生难忘。 P62

【谈如何对待内心纷乱的心绪】 如果你有这种理解,那么心中生起的思想只会加强你的修行,如果你不了解它们的本质是心性的光芒,那么你的思想就会变成混乱的种子,因此,请以旷达和慈悲的态度来对待你的思想和情绪,因为你的思想是你的家人,是你的心的家人,在它们的面前,诚如敦珠仁波切经常说的:“要像一个年老的智者,看着小孩子玩耍。” P92

【发现并持续流露灵感源泉】 慢慢地,你将能够掌握喜悦,调酌欢乐,拥有各种可以提升,鼓舞,照耀和启发每个呼吸和动作的方法。如何才是一个伟大的修行人?一位永远活在当下,随时面对真我的人,一位发现并持续流露灵感泉源的人。 P100

【关于“业”的叙述】 轮回背后的真理和驱动力,就是所谓的「业」。业常常被西方人彻底误解为命运或宿命;我们最好把它视为是主宰宇宙的因果律。业的字面意思是「行动」,业既是潜藏于行动的力量,也是行动所带来的结果。 P113

【引爱因斯坦】 个人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是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的一部分,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当成与宇宙其他部分无关的独立经验--这是对自己心识的一种光学错觉。这种错觉是一座监狱,把我们限制在个人的欲望和身边几个人的感情上,我们的工作就是扩大我们的慈悲心,去涵盖一切生物和整体自然的美,把自己从这个监狱释放出来。 P120

【“业”的景象人人不同,引卡卢仁波切】 如果有一百个人睡觉和做梦,每个人在他的梦中都会经验到不同的世界。每个人的世界也许可以说都是真的,但绝对不能说只有一个人的梦是真实的世界,而其他人的梦都是虚幻的世界。依据不同"业"的模式形成的认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真的。 P135

【对“自我”的认识】 因此,自我就是没有确实了解自己是谁,结果是:不惜任何代价,执着一个拼凑和替代的自我影像,那种就是善变而冒牌的自我,不得不持续的来维持它的存在。“自我”在藏文中的意思是“我执”。 P140

【“见”到底像什么】 想象你住在世界第一高峰顶上的屋子里,突然间,挡住你视线的整栋房子倒塌了,你可以看到里里外外的一切。但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看到;当时所发射点,不能够用任何平常的经验来比喻;它是全然、完整、前所未有、完美无缺的看见。 P186

【关于“虹光身”的描述】 透过这些高深的大圆满法门,修行成就者可以将他们的生命带到殊胜而光辉的结束。当他们命终时,可以让身体回缩到组成身体的光质,他们的色身会溶化在光中,然后完全消失。这种过程称为「虹身」(rainbow body)或「光身」(body of light),因为在身体溶化时,会有光和彩虹出现。古代的大圆满密续和大师著作,对于这个惊人、不可思议的现象,有不同的分类,因为有一段时期,虽然不是常态,却经常有这种现象出现。 P197

【临终者的家人也应该学会放下】 不仅是临终者本人,还有他的家人,都应该学习如何放下。临终关怀运动的一项成就是:帮助全家人面对悲痛和对于未来的不安全感。有些家庭拒绝他们亲爱的人离开,认为这么做是一种背叛的行为,或是一种不爱他们的象征。克里斯廷·朗埃克劝这些家人想象他们是在临终者的位置上;「想象你就站在一艘即将启航的邮轮甲板上。回头看岸上,发现你所有的亲友都在向你挥手再见;船已经离岸了,你除了离开之外,别无选择。你希望你亲爱的人如何向你说再见呢?在你的旅程中,怎样才能对你帮助最大呢?」 P213

【关于慈悲心的延伸】 任何这些景象都可以打开你的心眼,认识到世界上无边无际的苦难。让它打开。不要浪费它所引起的爱心和悲伤;在你觉得有一股悲心从心中涌起的那一刻,不要把它扫开,不要耸耸肩很快就回复「常态」,不要害怕你的感觉或感到尴尬,不要故意去想别的事情,或让它搁浅在麻木不仁的陆地上。脆弱一点,没有关系:运用那个快速出现而明亮的慈悲心;专注在它上面,深入你的内心观想、发展、坚强、加深。如此修习之后,你将了解你对于痛苦多么盲目无知,你现在所经验或看到的痛苦其实只是世上痛苦的一小点而已。 P231

【颇瓦法(意识转换)的要诀】 现在临终中阴已降临在我身上, 我将放弃一切攀缘、欲望和执着, 毫不散乱地进入教法的清晰觉察中, 并把我的意识射入不生本觉的虚空中。 当我离开血肉和合的躯体时, 我将知道它是短暂的幻影。 P269

【中阴身的经验】 如果我们非常执着于自己的肉体,甚至尝试着重新进入肉体或在它的四周流连不去,会发现徒劳无功。在极端的例子里,意生身会在它的物品或肉体旁边徘徊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年,竟然还未察觉自己已经死了。唯有在知道自己没有影子,在镜子里面没有反射,在地上不留下足迹时,才终于了解自己已经过世。承认已经去世所带来的惊吓,足以令我们昏厥过去。 P331

大多数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活在死亡的恐惧中,连提到死亡都是一种忌讳,甚至相信一谈到死亡就会招来不幸。 有些人则以天真、轻率的欢愉心情看待死亡。他们因某种不知名的理由,认为自己的死亡不会有问题,对于死亡无可担忧。 "人们常常犯了轻视死亡的错误,他们总是这么想:'恩,每个人都会死。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死再自然不过了。我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是两种面对死亡的不同态度:一种把死亡当做避之唯恐不及的事,另一种则把死亡当做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事。两者完全不了解死亡的真正含义啊!

我初到西方,就被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对死亡的态度震撼:一种来自于自我成长的故乡西藏,一种来自当时的西方。现代西方社会虽然有辉煌的科技成就,但对于死亡、死亡当时或之后发生的事却缺乏真正的认识。 我发现今日的人们被教育要否定死亡,认为死亡没有任何意义,不过是毁灭和失去一切。换句话说,大多数人不是否定死亡,就是活在死亡的恐惧中,连提到死亡都是一种忌讳,甚至相信一谈到死亡就会招来不幸。

西藏生死书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索甲仁波切

索甲仁波切

索甲仁波切出生于西藏,由二十世纪最受敬重的精神导师蒋扬钦哲仁波切(Jamyang Khyentse Chokyi Lodro)养育长大。自幼年起,他就与上师培养出温馨亲密的关系,并沉浸在智慧、慈悲和恭敬心的氛围之中。这使他对佛法精髓有了深刻的了解,以此体验和身为转世喇嘛所受的传统训练,为他日后担任精神导师的任务,打下厚实的基础。 蒋扬钦哲仁波切圆寂之后,索甲仁波切继续跟随二位主要上师敦珠仁波切和顶果钦哲仁波切修法,启发他在西方的传法志业。1971年,他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研读比较宗教学。1974年开始弘法,因为求法者热烈渴求,他又继续至欧洲、东欧、美国、澳洲和亚洲等地传法。 仁波切把将佛法弘传到西方,当作是他毕生的志业,因此写出《西藏生死书》,提供修炼的基础。这项修炼可使人们了解佛法,并实际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因此能裨益他人和全世界。 很少上师能有索甲仁波切天赋的沟通能力,而二十余年在西方的生活和受教,使他深刻了解西方人的心灵。他以亲切、幽默和讲法清晰闻名;且能够跨越宗教、文化和心理学的藩篱,揭示了佛法的精髓。他以日常生活令人惊妙的例子,分享他个人的经验,因而能直接与学生的经验相契合,进而激起对佛法的鲜活感受和韵味。 索甲仁波切传承于伟大的大圆满教法,他具有这个传承的明显特质:充沛的活力、广阔的心灵和直指人心。

索甲仁波切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