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与哲人王
理想国与哲人王内容简介
《理想国与哲人王》(新版)收录了王小波的部分杂文。为了避免陷入一味赞美死者的俗套,读者可以在探讨王小波杂文的思想渊源的同时探讨其意义和局限,得出自己对王小波的看法。王小波去世以后,中国文化界对他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部分人文学者认为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最好的作家,但大多数文化界人士仍然对他和他的作品保持沉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乃是王小波的思想渊源:他所师承的英美经验主义和自由主义在中国知识界是接受者较少的流派,在文学界的影响更小。所以,细致地把握王小波的思想渊源对理解王小波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处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真正把握王小波作品的意义和局限的前提之一。
热门摘录
我有幸读到了我想看的书——这个书单很是庞杂,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直到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小说。这最后一批书实在是很不堪的,但我总算是把不堪的东西也看到了。当然,我最感谢的是那些写了好书的人,比方说,萧伯纳、马克·吐温、卡尔维诺、杜拉斯等等,但对那些写了坏书的人也不怨恨。我自己也写了几本书,虽然还没来得及与大陆读者见面,但总算获得了一点创作的快乐。这些微不足道的幸福就能使我感到在一生中稍有所得,比我父亲幸福,比那些在思想真空里煎熬一世的年轻人幸福。
要逆转人性,必须有两个因素:无价值的劳动和暴力的威胁,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如果让我来说中国知识分子的罪状,我也能举出一堆:同类相残(文人相轻),内心压抑,口是心非,……
至于"文化大革命",有几分像集体性的癔症,大家闹的和心里想的也不是一回事。当然,这要把世界阴的一面考虑在内。只考虑阳的一面,结论就只能是:当年大家胡打乱闹,确实是为了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
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导的精英更为重要。
因为想起了“文化革命”里的早请示,我听了就摇头,险些把脑袋摇了下来。
总之,说到知识分子的职责,我认为还有一种传统可循:那就是面向未来,取得成就。古往今来的一切大智者无不是这样做的。这两种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这样分界,前一种一世的修为,是要做个如来佛,让别人永世跳不出他的手掌心;后一种是想在一生一世之中,只要能跳出别人的手掌心就满意了。我想说的就是,希望大家都做后一种知识分子,因为不管是谁的手掌心,都太小了。
任何一门学问,即便内容有限而且已经不值得钴研,但你把它钻得极深极透,就可以挟之以自重,换言之,让大家都佩服你;此后假如再有一人想挟这门学问以自重,就必须钻得更深更透。此种学问被无数的人这样钴过,会成个什么样子,实在难以想象。那些钻进去的人会成个什么样子,更是难以想象。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就说国学吧,有人说它无所不包,到今天还能拯救世界,虽然我很乐意相信,但还是将信将疑。
理想国与哲人王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