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路 下册
大学之路 下册内容简介
作者吴军曾在清华大学就读和任教,之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又因事业有成而成为该校工学院的董事,得以多年来参与美国名牌大学的管理,并且将女儿培养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作者以他和女儿走访过的英美十几所顶级大学为样本,结合他多年来对美国高等教育的系统研究,以及访问这些大学教师和校友的第一手资料,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与独到感悟,精心写就《大学之路》。在书中,作者阐述了英美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系统地介绍了英美名校的特色和差异,比较了中美两国在教育上的差异,并且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年轻人给出了自我发展的建议。作者与美国许多大学有着密切联系,还介绍了美国名牌大学在招生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并重点解析了其中一些潜规则的历史成因和申请者可能有必要采取的对策。作为一名事业有成者,作者详细阐述了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并特别强调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教育乃终身学习,而并非以获得一个名牌大学学位为终结。对大学教育这一严肃的话题,作者以一种轻松自在的方式娓娓道来,并以半游记的形式带着读者走访英美各名牌大学,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本书对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以及留学机构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热门摘录
在招生介绍会上,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哈佛到底想招什么样的人。按学校招生负责人的说法,他们心目中优秀的学生应该是“尊重知识且有志于发展科学,具有创造性合作的精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等等。对于这样的学生,哈佛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更好地开发自己的智力和潜力,通过教育解放学生,使之有能力去探索、去创造、去挑战和去领导。学校给学生打一个基础,以便他们终身学习,深刻领会和服务社会。”
哈佛招生办官方给出的描述是:有活力,有天分,对别人友好,相互之间有较好的互补性。
为了进哈佛而进哈佛和因对知识的渴望而进哈佛是两回事,前者的人生高峰在离开哈佛的一瞬间就结束了,而后者的人生在离开哈佛后才刚刚开始。
能进入哈佛(或其他名校)的确可喜可贺,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好好珍惜在哈佛求学的机会,像海绵吸水一般吸取各种知识,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培养全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年轻人需要学会应对各种问题,包括面对社会问题进行理性而符合逻辑的思考,不应该盲从权威、道听途说,同时必须善于从更广泛的渠道科学地吸收知识,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都是各行各业精英和领袖必备的素质。
大学之路 下册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