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若璩(1636年—1704年)字百詩,號潛丘。山西太原人。生於書香世家,祖父閻世科是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若璩幼患口吃,資質愚鈍,記性不好,讀書數十遍還背不熟。直到十五歲時,忽覺開朗,讀書竟過目不忘。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受徐乾學聘纂《大清一統誌》。曾潛心研究《古文尚書》三十餘年,撰成《古文尚書疏證》八捲,引經據典,確定《古文尚書》為東晉梅賾所偽著。黃宗羲、紀昀、錢大昕、梁啟超、胡適等學者皆以為“偽古文《尚書》”的“定案”實歸功於若璩,梁啟超說閻若璩“不能不認為近三百年學術解放之第一功臣。”。康熙四十三年(1695年)為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皇帝)召見,抱病赴京,卒於京城。一生勤奮著書,著有《古文尚書疏證》、《四書釋地》、《潛邱札記》、《困學記聞註》、《孟子生逐年月考》、《眷西堂集》等。又曾為顧炎武《日知錄》訂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