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当代文学之母”多米尼克·罗兰罗兰早年的作品大多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家庭暴力和破碎的婚姻,具有很强的震撼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她开始追随“新小说派”,致力于潜意识的挖掘和心理的描写,作品比较晦涩。晚年,她的创作风格又趋于现实主义,在书中追忆青春、沉思、衰老和死亡。在其80岁生日之前推出《致利丝的信》,作者以书信的方式,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关爱和对亲情的向往,但更多是借这些信,以孙女为镜,回忆自己的童年,在追思中与母亲艾斯泰尔进行对话。作品像是一部二重唱,现实与回忆、醉与醒、生与死、青春与衰老、内心沉思与肉欲冲动互为呼应。形式也比较特别,在书信的大框架中,既有私人日记,又有公开信和戏剧式的对话,还有许多散文诗。作者以非常抒情的文字对月亮、流水、云彩、树木甚至死亡和尸骨进行了描写和沉思。罗兰被公认是比利时当代文学的领袖,她20世纪30年代开始创作,至今已出版了四十多部作品,在比利时和法国得过无数文学奖,并有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1989年她接替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成为比利时法语语言文学皇家学院院士,在法语文学上具有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