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1904-1992),四川新繁(今新都)人,现代小说家。原名汤道耕,曾用笔名刘明、吴岩、汤爱吾等。年轻时在我国西南边疆、缅甸、新加坡等地流浪了五六年生活在下层人民中间。他的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南行记》,就是描写边疆风情和下层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充满异域情调和传奇色彩,笔调清新自然,朴实明快。后出版作品集50余种,主要有《南国之夜》《漂泊杂记》《夜景》《缅甸小景》《江上行》《丰饶的原野》《山野》《百炼成钢》《南行记续篇》等
《大家小集-艾芜集》,本书主要精选作者最具代表性和最具艺术感染力的南行作品-中短篇小说与散文。这些作品通过对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富有传奇性的故事,绮丽的地方色彩和异域风情,带有神秘气氛的边地生活和...
艾芜
《南行记:艾芜代表作》收录了艾芜的处女作《南行记》,也是他全部创作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大、最有艺术魅力的作品。郭沫若、矛盾、周扬、胡风、周立波等名家以及各种现代文学史和论著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在现代文学史...
《一个女人的悲剧》是中国现代中篇小说藏本之一。在一般意义上讲,中篇小说通常是就小说的篇幅而言,它是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的一种体裁。对于中文作品来说,人们一般将三到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叫作中篇小说。 ...
《病中随想录》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百炼成钢》内容简介: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
本书为《南行记》之续篇,于一九六四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全国解放后,作者重返西南边疆,但见站起来了的边疆各族人民,在三面红旗照耀下,正信心百倍地建设社会主义,于是用饱含着欢乐的笔调,写下了不少细致含...
《南行记》是艾芜有代表性的小说集,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特色的流浪汉小说。在《南行记》中,艾芜以绮丽的西南边塞风光,浓郁的异域情调,写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剧,刻画了“那些在生活重压下强烈求生...
本书收集了艾芜1935年-1948年期间所写的七个中篇小说. <一个女人的悲剧> <乡愁> <我的青年时代> <我的旅伴> <芭蕉谷> <某校纪事> <端阳节>
“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如今一想起,还令我悠然神往的。 响着拍达拍达的棕木拖鞋,趁着细雨迷濛的秋天早上,便登上伊拉瓦底江的南下轮船,离开八募了。。。。” 在一个战乱的年代,却以清新明快的笔法写出抒情而...
该书是我国著名作家艾芜的一部代表作,由另两位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和余秋雨为之作序。他的文风如同他本人一样,朴实无华,但又不失文字的优美,不失忧郁的浪漫抒情。给我们心灵带来感动,给我们的精神带来震撼。
本书选收作者12篇短篇小说及有关作者的评论文章和年谱资料。采取第一人称叙述,由“漂泊者”的经历出发,描写旧时代生活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们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对黑暗人生的反抗。小说呈现了西南...
尽管过去的一切,随流逝的时光流远了与今日的差距,但它毕竟还是今日的历史与文化之根。于是,编者从现代、近代,云南的、西部的,到更广远之天地的有关文化、历史、民族等等的有识之士的札记、掌故、田野调查、佚文...
只有文学才能从更高的层次上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充实人的内心世界,焕发人的精神风貌,带给你们真善美。而亲近文学,特别是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学以及文化,正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加强文化修养,弘扬人文精神的有...
这是一套专门编给青少年看的散文丛书。把这套丛书叫做“金散文”,不是因为它们像金子一样贵重,而是因为它们像金子一样量小而质重,还有那份闪烁的光彩。这一套丛书一共十五本,每本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主题,分为童...
编辑推荐:本书作者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繁人。年轻时曾漂泊于中国西南边境和缅甸、新加坡,做过伙计、校对和编辑。三十年代初到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这一时期著有短篇小说集《南国之...
传奇性的故事、绮丽的地方色彩、带有神秘气氛的边疆生活和人物,这就是《南行记》。本书以作者自己早年的流浪生活为背景,其中奇异的边疆风土人情和下层劳动者的悲惨生活,明丽的风景和阴郁的人生,爱和憎,都交织在...
本书系以彩色照片或插图形式,重新解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作品,来展示作品时代背景、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并图解文中难点。意在跨越时间的沟壑,领略经典著作的魅力,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引领门径。
微信扫描关注
微信扫描加好友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