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罗,江西都昌人。在极其闭塞的农村受过中小学教育后,有幸与红卫兵和知青那一代人同窗共学,受益特多。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以后,去华东师大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现任职于北京一所高校。主要作品有《耻辱者手记》、《自由的歌谣》、《因幸福而哭泣》、《不死的火焰》、《灵魂与肉体一起受伤》。
本书所写,并非小传,只是撷取了少数村民的某个侧面。其他值得我书写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日后我将——叙写之。我不只是写他们的某一侧面,而且要写他们的全面,我要全面描述我的山、我的村、我的父老乡亲。 我如此深...
摩罗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20世纪初期的部分中国精英与西方社会、西方国家有文化和价值认同上的联系,可是在血缘和社会组织上,他们又只能属于中国社会。这种文化认同与民族身份的矛盾,给他们...
第一辑 生命之光 俄罗斯的阳光 上帝的背影 诗人怎样度过茫茫雪夜 致张宇光先生自述书 学习爱,学习和平 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幸福人生的多种模式 信仰背后的信仰 第二辑 悲悯与耻辱 描述耻辱 学人的宿命 ...
对中国人没有信仰问题的思考一直以来困扰着我们,因为没有信仰,我们内心毫无愧疚地对同胞举起屠刀,没有信仰,几乎没有了内在道德的约束而为所欲为。摩罗从对历史、文学和现实生活现象的阐释,发现信仰在我们生活中...
他来自于民间,也来自于底层。但他却地地道道是个“精神贵族”。他挖掘的是中国文人的劣根性,他的“中国文人不懂得耻辱”的理性之光,成为一面观察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照妖镜,并为新一代的中国文人点燃了黑暗中的微...
摩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民间思想者”。他的“精神导师”钱理群教授认为:“摩罗终于与鲁迅所开创的,已经中断了的精神界之战士的谱系承续上了。”摩罗作为一个批评者,他的批判很刻毒,但很多人都对摩罗的批评很感动...
收有27篇随笔,包括《寻找另一种文学模式》《开拓新的精神资源》《站在自己的墓碑上发问》《信仰与宽容》等。
《自由的歌谣》是文学批评家摩罗继《耻辱者手记》之后的第二本文集。书中共分为灵魂忏悔、喜剧时代、精神创伤、岁月流逝四辑。在《自由的歌谣》中,摩罗袒露了生命个体对自由的追寻与捍卫,和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入剖...
《因幸福而哭泣》有110多篇随笔,其中大约一半先后发表在《读书》、《读者》、《南方周末》、《羊城晚报》、《天涯》、《粤海风》等全国各种报刊上,全书分“爱是阳光”、“信仰与和平”、“人物命运”、“文学笔...
微信扫描关注
微信扫描加好友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