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诗人的信

作者: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7

顾文姬评分

5

1579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给青年诗人的信内容简介

《给青年诗人的信》,辑录里尔克在1903至1908年间写给渴望成为诗人的青年卡卜斯的十封信。这些信是里尔克对创作的思考,更是对艰难、寂寞、爱等人生问题的解答,是给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导。“我们必须认定艰难;凡是生存者都认定,自然界中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防御,表现出来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生存,抵抗一切反对的力量。”“寂寞在生长;它的生长是痛苦的,像是男孩的发育,是悲哀的,像是春的开始。你不要为此而迷惑。我们最需要却只是:寂寞,广大的内心的寂寞。‘走向内心’,长期不遇一人——这我们必须能够做到。”“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这本书附录译者随笔《里尔克》及其选译里尔克斯文《论“山水”》、小说片段《马尔特·劳利兹·布里格随笔》和诗歌等,是诗人创作的独特展示。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这才是艺术地生活,无论是理解或是创造,都一样。 不能计算时间,年月都无效,就是十年有时也等于虚无。艺术家是:不算,不数;像树木似地的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来到。夏天终归是会来的。但它只向着忍耐的人们走来;他们在这里,好像永恒总在他们面前,无忧无虑地寂静而广大。我天天学习,在我所感谢的痛苦中学习:“忍耐”是一切!(第三封信,1903-04-23;意大利,皮萨,危阿雷觉)

艺术家和诗人必须摆脱习俗,谦虚而认真地观看万物,去发现物的实质。里尔克有了这样的认识,便身体力行,观看世界上一切抽象的、具体的事物,像罗丹从石头里雕刻出各种人和物的神态那样,里尔克从语言里锻炼诗句,体现各种人和物真实的存在。里尔克这时期的诗,写动物、植物、艺术品、古希腊神话和《圣经》里的神和人,以及人世的悲欢离合,他都尽量与它们保持客观的距离,不让它们感染到作者自我的色彩。 所以人们把这些诗叫作无我的咏物诗。

里尔克在十四行诗里不只歌咏了死,更多的是赞了生,他观看宇宙万物都互相关联而又不断变化,在全集最后一首的最后三行这样写: 若是尘世把你忘记, 就向寂静的土地说:我流。 向急速的流水说:我在

最后,我把这个翻译放在翔的手里;因为他在许多的人中是一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就是尼采所谓“在真正的男子中隐藏着一个童孩;他要游戏”的人。

人需要什么,就会感到什么是亲切的。里尔克的世界使我感到亲切,正因为苦难的中国需要那种精神:经过十年的沉默,工作而等待,直到在缪佐他显了全部的魄力,一举而叫什么都有了个交代。”这是个诗人经过长久的努力后的成功,也就是奥登对于中国的希望。 里尔克在他“十年的沉默”之前,就写过这样的诗句 …他们要开花, 开花是灿烂的,可是我们要成熟 这叫作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 这里很显著地表明了诗人所决定的态度,他与热闹的世界判然分离了。

那是自然而然的,人用地赞美天,当他全心渴望要认识天的时候,他就熟识了地。因为最深的虔心像是一种雨:它从地上升发,又总是落在地上,而是田地的福祉。p89

给青年诗人的信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生于布拉格,伟大的德语诗人,代表作有《马尔特手记》《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在诗歌史上影响深远。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德文系,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1930年留学德国,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