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

作者:金一南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82

顾文姬评分

4

3564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苦难辉煌内容简介

《苦难辉煌》主要内容:20世纪在世界东方,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沥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叱诧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损地留给了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彭德怀是一团火,一团从里烧到外、随时准备摧枯拉朽的烈火;林彪则是一潭水,一潭深不可测却含而不露的静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前半句可形容彭德怀,后半句可形容林彪。

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

毛泽东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毛泽东还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两段话都非常深刻。都在不同的时期,为不同的目的、被不同的人们反复引用。造反时,多引用前者,平反时,又多强调后者。一个个历史轮回中,反复发现冤屈了那么多本不该冤屈的好人。

孙中山和毛泽东,中国革命最为杰出的两位巨人,隔着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年年月月默默相望。一人生于1866年,一人生于1893年,相差27年;一人逝于1925年,一人逝于1976年,相差51年。这两位革命巨人、现代中国的奠基者,他们之间真正互相理解吗?

从地理气候上说,中国经常是东南暖湿气流与西北干寒气流的交汇地点。1931年这两股气流在上海碰撞得分外猛烈:新加坡生成的热带台风卷走了牛兰夫妇,西伯利亚南下的强劲气流却把奥托·布劳恩送到了中国。 历史链条的某些环节,总由一些既五光十色又啼笑皆非的怪圈组成。没有那个倒霉的共产国际信使在新加坡被捕,本已曲折艰难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又何用再添上一位李德。 要说命运的话,这是李德的命运,也是中共的命运。

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

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

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没有武装便没有革命的胜利

枪杆子里出政权

西方唯心主义历史学家德·阿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认为,可以很有把握的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完成,首先有赖于列宁的百折不挠的狂热和托洛茨基的恶意煽动。

陈毅后来说:“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低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众的革命信念,这是总司令的伟大。”什么叫力挽狂澜?这就叫力挽狂澜。

脱离了事实的感情升华和添油加醋,只能使想真正总结出经验教训的人们,陷入另外一种迷雾。

李德的身影中,人们总能看到博古。博古的错误里,最大的又是李德。 有人说博古当时抓住李德,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说得刻薄了一些。不懂军事向别人请教,无可非议,哪怕被请教者是个外国人。起初的确局限于请教。但后来则想把自己的某些东西塞到里面,借氟龙自军事学院的招牌、借共产国际的身份帮助自己压台,压人。于是李德变成了钟馗,用他来“打鬼”——威吓那些在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坚持红军独特战法的人。 当时的左倾中央,无一人想起要向苏区中自己的同志请教。

每一次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都是一次对历史的颠倒,也是一次对人们原本位置的颠倒。这种现象尤其多见:出身富家的加入了共产党,为穷人争天下;出身贫苦者却加入国民党,为富人保江山。

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穷无尽的假设。 历史的冷峻,又在于它总把假设永远置于假设。

一个政党、一个社团独立与否,并不在起领导人的主观意念如何,而在是否具备客观条件。

批判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伟人从来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犯了错误能够迅速及时纠正的人。

所谓决策,往往是面对十字路口的选择。往往有些原以为影响应该极其深远、意义应该极其重大的决定,却似一块滑过水面的轻石,经过几片漪后便无踪无影。而有些或仓促中或不经意中或应急中作出的决定,以为临时如此,暂时勉强这样,却从此上一条历史的不归之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十二团政委钟赤兵腿被打断,没有麻醉药品,硬是紧牙关锯掉了一条腿。部队认为他不能随军行动了,拿出一部分钱要他留在本地。只剩一条腿的钟赤兵坚决不肯,有人劝他就拔出手枪要拼命,只好用担架抬走他。很快他就奇迹般的可以用一条腿在马背上翻上翻下了。

十二团参谋长孔权(一说孔先权)也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后来用担架抬进遵义城罗马天主教堂里,与臀部负伤的十三团俱乐部主任胡耀邦住在一处。半个世纪后胡耀邦还清楚记得,疼痛难忍的孔权喊了一夜“杀!杀!杀!”弄得大家一夜未眠。

真理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更多的时候,它可能只是黑夜中一道电闪,甚至是遥远的前方一缕若明若暗的微光。发现真理,需要智慧。眼随真理,则需要勇气。

冲锋号声、重机枪声、迫击炮声和呐喊声随着历史远去了,唯王开湘在拂晓晨曦中洪钟一般的呼唤像洪钟一样回响:“同志们,天险腊子口被我们砸开了!” 此时离王开湘告别这个世界只剩下两个月。没有纪念碑的他披着硝烟立在那里,钢浇铁铸,像一尊永远竖立的战神。 是倒下的和未倒下的英雄在用鲜血和生命回答:为何道道雄关皆无法阻挡红军北进的意志。 开路先锋一军团,确实无坚不摧!

一个著名论断由此产生 共产国际是语言大师。斯大林是语言大师。指出阶级斗争的实质是“剥夺剥夺者”,描述革命形势是“两个高潮中间的低潮”,皆是以极其精练和巧妙的词汇搭配,完成了今天动辄需要数干字才能完成的概念。而“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与邵力子“没有武装便没有革命的胜利”相较,基本意思相同,但以概念的清晰程度、明确程度、有力程度而论,斯大林的语言不知强大了多少倍。

某些时刻,事物需要从反面获得论证。西方唯心主义历史学家德・阿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认为,“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完成,首先有赖于列宁的百折不挠的狂热和托洛茨基的恶意煽动”。 联共(布)党史的一个悲剧:从敌方那里,才能重获从己方失去的公正。所以十月革命后,斯大林仅出任民族人民委员。而担任陆海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被人们称作“红军之父”的,是托洛茨基。其肖像与列宁并排悬挂。列宁在1922年12月23日至25日口授《给代表大会的信》中,称托洛茨基是“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人”。

有人总结在中国欲成大事,需满足三个条件: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近代中国恐怕没有哪一个比蒋介石更加具备了。就江山改姓、王朝更送来说普天之下,也只有姓蒋 蒋介石早年赴日本留学,在给表兄的照片背后题诗一首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肯且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汪刺杀载沣被捕,自料必死,行刺的慌乱便豁出去为临刑的慷慨。他在狱中供词长达数干痛斥清廷,吟诗言志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首诗引出多少忧国忧民之士的滚滚热泪。

自从人类被划分为阶级以后,阶级的核心就是政党。 政党的核心是领袖 领袖的核心是什么呢? 是意志,与思想。 有的领袖提供意志,有的领袖提供思想。所以列宁说,需要一个领袖集团。

苦难辉煌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军优秀教师,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安全战略,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6年获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007年当选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2010年被评为“中华文化人物”。

金一南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