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成典
风化成典内容简介
《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主要内容:自从数万年前人类踏上青藏高原,一部高原拓殖史就此展开。历经新石器、金属时代,到有文字记载的吐蕃王朝时期以降,历史在这里波澜壮阔地进行着。从高原到内地,共同书写了古代中国大历史中的恢宏篇章。
热门摘录
藏传佛教分为旧译密咒即宁玛派(俗称红教,以莲花生为主尊),和新译密咒两大枝,包括其他各派,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以及后来式微了的噶当派、觉囊派、希解派等。换言之,藏传佛教传统的主体是由新译密咒各派构成,所以宁玛派以外各教派的历史往往从后弘期讲起。
各大教派进一步分化出诸多小流派。例如噶举派为11世纪的玛尔巴和米拉热巴师徒所创建,后来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又分别建立香巴、止贡、塔波、噶玛、竹巴、蔡巴等多个派别,其中噶玛噶举开创了活佛转世制度。
知识浮浅者总是骄傲, 学问渊博者反而谦虚; 山间的小溪总是吵闹, 浩瀚的大海从不喧嚣。 贤者虽将学问隐藏, 名声仍在世上传扬; 把兰花装在净瓶里, 香气依然飘往十方。 正直的人即使贫困, 品德也会显得高尚; 尽管火把朝下低垂, 火舌仍然向上燃烧。 两个智者共同商量讨论, 会产生更高的智慧学问; 姜黄和硼砂二者调和, 就会产生另一种颜色。 水流不满广阔的海洋, 宝装不满国王的库房, 妙欲难满人们的享受, 格言难满智者的渴求。 ——萨迦班智达格言
这个时代是师承玛尔巴、米拉热巴的噶举派最为活跃的时代,同气连枝又开枝散叶,竞相生长在雪域大地——噶举派分为香巴噶举、达布噶举两支,其中达布噶举又分流为四大、八小。四大为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绒噶举、帕竹噶举。八小是帕竹噶举的八小:止贡巴、达隆巴、主巴、雅桑巴、绰浦巴、修赛巴、叶巴、玛仓巴等,其中后五支先后消亡。噶玛噶举则分为黑帽系和红帽系。噶举派俗称白教。当时与噶举派并列的几大教派有萨迦派,俗称花教;奉莲花生为祖师的宁玛派,俗称红教;还有噶当派,后经宗喀巴改革,演变为格鲁派,俗称黄教。
对此乾隆本人似早有预见,他在一份谕旨中辩称,此举并非“好大喜功”,特别强调了当朝驭边之道,必先让敌方畏惧,再使敌方怀恩,“使之知畏,则其知怀”,“示之必克,其和乃固”,并说这是效法于唐太宗。
英国人对吾确有诱惑之念,但吾知主权不可失,性质习惯不两容,故彼来均虚与周旋,未尝与以分厘权利。中国只须内部巩固,康、藏问题不难定于樽俎。——十三世达赖喇嘛
强烈的欲望在烈火中燃烧, 不愿守的持戒状抛入灰坑, 想到何事就随心所欲去做吧, 像疯子一样在大千世界流浪。 ——更敦群培
风化成典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