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摘录
比如,日本直接套用并实施中国唐朝的完整而又系统的政治、法律制度等,显然这并不适应日本当时的国民生活。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的暴露,正是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
在圣德太子的改革中,最有名的一项是制定官位十二级(公元605年)。不过这项制度在白凤时代以后并未作为官僚行政机构被沿用下来,因为在政治上一成不变地仍然承袭着以前氏族国家的体制。 圣德太子的“十七条宪法”和”法华经疏义“即是这种政治在现实与理念两种观念上的反映。
这里所谓的“七世父母”并非指本氏族的七代祖先,而是指在六道轮回众多生的父母们。敬孝七世父母的说教反而削弱了氏族血统的团结精神。
但古坟时代的埴轮却与宗教完全没有关系。
这种上下两层的政治与经济组织,在文明开化期是相互并立的。到了明治二十年代才彼此拢合。至明治三四十年代始正式融为一体。 在广义的弥生时代里,源于水稻农业生活的那种时代固有的文化创造力一直是很强的。由于它植根于水稻农业生活,形成为闭锁的文物典章制度。我认为这就是社会的基层结构。外来的以及由此产生的开放性的文物典章制度,乃是文化构造体的结构。这上下两层文化结构从对立、拢合到完全融合,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日本的文化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
日本美术史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