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郛
说郛内容简介
《说郛》是元末明初的学者陶宗仪所编纂,书名取扬子语“天地万物郭也,五经众说郛也”,《说郛》意思就是五经众说。共100卷,条目数万,汇集秦汉至宋元名家作品,包括诸子百家、各种笔记、诗话、文论;内容包罗万象,有经史传记、百氏杂书、考古博物、山川风土、虫鱼草木、诗词评论、古文奇字、奇闻怪事、问卜星象等。为历代私家编集大型丛书中较重要的一种。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桢为之作序,说:“学者得是书,开所闻扩所见者多矣。”陶宗仪(1321~1407),字九成,号南村,浙江台州黄岩人。父陶煜,字明元,号逍岙山人。相传他家是东晋陶渊明的后裔。果真如此的话,那陶宗仪不慕荣利,清贫执教,唯以著书为乐事,还真有先祖陶潜之遗风。他一生著书10余部数百卷。这部《说郛》,被收进了《四库全书》,除此之外,《四库全书》还收录了他的《南村诗集》、《国风尊经》、《四书备遗》、《古唐类苑》、《草莽私乘》、《游志续编》、《古刻丛钞》、《元代掖庭记》、《金丹密语》、《沧浪棹歌》、《淳化帖考》等著述。台州的文人学者,若论其著作被《四库全书》著录的数量,实在无出其右者。陶宗仪编成《说郛》不久病卒,抄本被松江文士数家收藏。七十年后,官居湖广副使、六十五岁的郁文博罢官归松江,在龚某家借《说郛》细阅,觉得“是书搜集万事万物,备载无遗,有益后人。”但又发觉抄录者马虎了草,字多讹缺,于是每日端坐“万卷楼”,逐一校勘,费时近十年,重新编成100卷。可见陶宗仪原书工程之巨大。明末清初,云南姚安人陶珽又对《说郛》加以增补,编成120卷。陶珽自署黄岩,是宗仪的远孙。1914年,学者张宗祥任北京教育部视学,开始接触古籍;1919年,教育部长傅增湘请张筹办京师图书馆,并兼主任,时鲁迅亦在教育部任职,对张宗祥说,馆中藏有明代《说郛》120卷抄本,要他抄录出来供大家研究。从此,“铁如意馆主”张宗祥走上古籍校勘之路,先后费时6年。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得到消息,向张宗祥要去抄校本,以“涵芬楼”为名,于1927年11月出版,初版很快售完,连英国牛津大学也订购两套。1990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据陶宗仪、陶珽120卷本和《续说郛》46卷本,汇集影印出版,定名《说郛》三种,这是中国当代出版最大的丛书之一。目前通行的《说郛》有二种本子:一是张宗祥先生根据原北平图书馆藏约隆庆、万历间抄本、傅氏双鉴楼藏明抄本三种(弘农杨氏本、弘治十八年抄本、吴宽丛书堂抄本)、涵芬楼藏明抄残存九十一卷本和瑞安玉海楼藏明抄本十八
说郛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