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
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内容简介
教学札记邬建安【大课题·小学生】我们的计划是创建一个关于中国当代公众审美状况的信息资料库,并根据资料库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与研究,逐渐形成对公众审美状况的系统描述。资料库每年定期进行新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保持信息的新鲜与时效。对于公众审美调查这样一个系统的大工作,我们划分为许多个侧重点不同的具体调查项目,比如“家庭审美状况调查”、“特定人群审美状况调查”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社会审美普查”等。公众审美是研究社会文化时所要面对的基础课题,对于艺术家和社会学家来说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但二者均难以对此课题进行有效的挖掘。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艺术家缺少理性认识审美问题的工作方法,往往从个人经验、感性认识出发,根据感觉作判断,使得工作成果过于个人化、作品化;其二,社会学家家常常缺少对审美问题进行判断所必需的敏锐感知能力,使得他们难以有效的使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审美问题模糊而庞杂,需要研究者一方面具有艺术家感知世界的敏锐心灵,另一方面又要掌握社会学家以及调查统计专家严谨科学的工作方法,两者结合,才有可能产生出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我和我们的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大课题”都是“小学生”,但我们开始了!【公众审美调查的意义】[b]第一[/b],通过调查揭示出审美特质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之间错综复杂的连带关系。如在当代中国,经济因素究竟对人们的审美追求起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作用、教育对审美评判到底实施了一种怎样的引导、大众传媒如何塑造了审美的偶像并将其根植进了民众的日常生活等等。[b]第二[/b],通过每年定期进行新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记录公众审美的变革,形成对审美状况运动的描述。以家庭审美布置为例,回首十年以前中国民众家庭中的装修、家具、装饰品,今天的家庭已与其之间产生了很大的不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市场上可见的审美用品发生了迅速的更新换代,从而使得许多家庭调整了部分或大部分审美物品;另一方面是十年间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正组建起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的家庭,他们有不同于上一代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以及审美渴望,反映在家庭审美布置上也就自然产生了强烈的差异。多年调查信息的积累将描画出一条清晰的公众审美变化线路,为我们理解审美问题提供一片运动观察的视野。[b]第三[/b],我们正处于当下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历史阶段,许多新的情况正在发生,许多新的标准正在建立,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正在向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延
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