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思想史讲义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内容简介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是汪丁丁讲授“经济学思想史”课程的讲义。这本“经济学思想史讲义”,超越了经济学的专业化视角,结合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来对经济学进行反思,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和研究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价值、价格、均衡、货币等。
热门摘录
Easterlin在“180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生活水平研究中,提出了生活水平指标,并在其中加入法治。人们的生活水平依赖于法治,如果法治水平不够高,生活水平改进得就慢。……他把各国的法治的建设分成执法和立法这两个部分的改进。根据他的研究,中国在立法方面的改进远远高于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知识需要两项条件。(1)科学的话语体系,即共同体内部达成的关于交往所使用的语词的核心含义的共识。……但即便是相互之间很熟的共同体成员,他们之间……随着认识能力的深入,又会出现一些更细致的结构或者拓扑结构,可以发展出新的语汇来,这是一个演化过程。也就是说,语言本身是演化的,科学话语也是演化的,这很重要。(2)主体间客观性的陈述,即“可观测语句”的集合,即知识必须具有主体间的客观意义,它不仅仅是你的梦幻,还要可重复、可预测,变成其他人可以检验的陈述,这是科学话语的第二个重要条件。
我们应当注意学者的个人经历,个人经历蕴含着该学者的注意力方向。比如说韦伯和马克思⋯⋯大学者对特殊的问题总是有一些敏感性,而每个学者的个人经历往往能够告诉我们很多关于他特别关心问题的种类,我们叫做问题意识。第二个方面,我们要考察他所在的社会,大的历史情境、社会背景,决定了学者的思想中蕴涵的特殊的问题意识。比如中国鸦片战争后⋯⋯第三个方面就是学术传统自身的问题意识,我们讨论的是经济学,总是要在经济学的思想传统内部,才有它自己的逻辑和问题。
《探究真理的指导原则》里最早阐明了一种知识态度,即“学究天人之际”的态度。根据这一知识态度,没有什么知识是长期可信赖的,学习知识的目的仅仅在于全面地开发心智,让心智在一切方向上充分涌流。
知识不同于思想,前者是科学建构,后者提供问题意识。所谓“岁变耀,则岁变刀”,是经济思想而不是经济学。科学建构首先需要科学话语,其次需要主体间客观性的表述。
经济学思想是对经济学核心议题的反省。对价值理论的反省导致“价值”学说;对“资本—劳动”关系的反省导致“马克思主义”;对税收理论的反省导致布坎南的“立宪经济学”。
经济史的初始条件,它的逻辑出发点,是三个: 1,地球生态系统(eco-system),这是最初是的经济史的条件。 2,哺乳动物种群的食物结构,或者营养结构(tropic structure) 3,灵长目的社会结构。
囚徒困境多次合作的合作解,不足以解释这样的合作的发生。因为当两个人囚徒困境博弈的时候,我们知道,只要贴现率足够小,重复次数足够多,就可能出现一种策略叫做“合作”,但是还可能有其他的均衡策略。我们还知道,当囚徒困境博弈的人数是n的时候,随着n的逐渐增加,合作策略出现的概率迅速下降到零,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文化里,免费搭便车是一个常见现象。
根本问题之所以能成为根本问题,必源于“自行显现”。你自己找,那只是从一个角度出发,那是找不到的,你必须要去倾听生活,从各个角度让它自行呈现。
如何在两代人之后——也就是人口老龄化之后,维持人们的生计?方法是把新增的劳动力转化成资本——人力资本或者物质资本。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在这两代人或者50年的时间里,成功地把过剩的劳动存量转化成资本存量。
如果仅仅是一部分人富起来,他们增长的很快,但其他人一点好处都得不到,甚至受到了损害,那么经济增长的意义又体现在哪里呢?所以,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史和经济史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欧洲的经济学研究尤其重视这个议题。
你能不能enjoy the life(享受生活)取决于你受什么样的教育,教育让你的感觉神经变得更敏锐,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能够把很多低级的欲望给缓解掉,就如伊壁鸠鲁所说的,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较多的财富,而在于较少的欲望,这就需要教育。
Easterlin是重要的人口经济学家,三大人口经济学家之一。“人们的生活水平依赖于法治,如果法治水平不够高,生活水平改进得就慢。”
我们一定要记住知识和思想的不同。知识需要两项条件。(1)科学的话语体系,即共同体内部达成的关于交往所使用的语词的核心含义的共识。(2)主体间客观性的叙述,即蒯因所论的“可观测语句”的集合,即知识必须具有主体间的客观意义。 思想的三个特征:第一,思想是内省的(reflective)。第二,思想基于内省的洞察(insight)。第三,整全性。
在广场上定期举行的公民辩论,可以把全体的意见都发表出来,这是民主的初衷,即让真理自由显现。民主的初衷不是投票的权利,而是我们表达的权利。民主的真谛在于你有没有表达的自由。
如果你想理解世界,就要摆脱这所有的具体利益的纠缠,这样这个世界就向你敞开了。然而,直观也许是有限的,黑尔德认为,对于直观来说,只存在有限的事物。如黑尔德所介绍的这样,这个世界对于直观来说就应当是有限的、局部的,只不过我们必须让这个局部向外敞开,敞开的方法就是不要去斤斤计较你自己的利益。我们要超脱于自己的局部世界,这是思想的前提。
经济思想史不等于经济学思想,经济学思想是对全部经济学的反省。经济学思想史试图寻找贯穿着既有的全部经济学思想的核心议题并加以论证。
分析概念的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物的秩序”,完全从技术、物质的角度进行考察;第二维度是“社会秩序”,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考察概念;第三个维度是“精神秩序”,它包含精神的诉求、自我的诉求,比较抽象。
没有哪些品质是绝对可谴责的,也没有哪些品质是绝对可称赞的。
什么是"形而上学"呢?这一派的思想家认为,伦理原则是可以像数学命题那样先验推导出来的。从一组公理推导出来,这就是"形而上",它不涉及任何"形而下"的经验世界的部分,不用观察在经验世界中什么样的行为是"善",这是这一派哲学家的看法。
利己主义的两种形式不同于功利主义,它们是不重合的,也不是可以互相推演的。因为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所有人的效用加在一起被最大化,这是功利主义的目的,但是这显然不是利己主义者的目的和行为方式。
每一位学者的思想都可以放到三个维度的思考框架里去理解。 第一个方面:我们应当注意学者的个人经历,个人经历蕴含着该学者的注意力方向。第二个方面,我们要考察他所在的社会,大的历史环境、社会背景,决定了学者的思想中蕴含的特殊的问题意识。第三个方面就是学术传统自身的问题意识。
岁变耀,则耀变刀。
理性是并且应当是激情的奴隶。(休谟)
以害处较小的激情抑制害处较大的激情。(休谟)
经济的文明化影响(the civilizing influence of economy) 亚当·斯密进一步指出: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是“与生俱来,至死方休的欲望,尽管它使温和的且不易冲动的欲望”。
”我们追求财富、逃避贫困,主要是出于人类情感的考虑。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辛苦和忙碌是为了什么呢?贪婪、野心以及追求财富、权力、优越地位的目的是什么呢?……遍及一切地位不同的人的那种竞争是何以发生的呢?……我们感兴趣的,是虚弱而不是舒适或快乐。“(亚当·斯密)
经济学变得更加专业,成为一种职业或者一门技术,它不再等同于政治经济学,而仅仅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这都是经济学今天面临的问题。
当代的主流经济学把它的研究范围限于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问题的思路存在着一个连续谱系。 学者关于上述各子系统的影响或关系的强度与作用方向所持的看法,是解释各经济思想流派之不同思路的重要因素。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