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献学四讲
古文献学四讲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黄永年教授撰写的讲稿,包括《目录学》、《版本学》、《碑刻学》、《文史工具书简介》四个部分。其中的《目录学》不是图书馆编目之学,而是对我国的古籍作适当介绍,使学习者对我国古籍有个大概的了解。《碑刻学》保留原有旧貌,以文言文书写。本书是“名师讲义”丛书中的一本。
热门摘录
【什么叫目录】现在一本书,在开头都列出各章各节或各篇的名目,通称之为“目录”。 但严格来讲,或者说按照传统的概念来讲,这只能称之为“目”。“目”者,本来只指罗列的篇名、章名或书名。至于“录”,是指该篇、该章、该书的内容提要。完整地说,要有书名、篇章名并有其内容提要,才可以叫“目录”。 如今把书的开头列出的章节篇名叫“目录”,只是从俗地随便叫罢了。(有的书不称“目录”而称之为“目次”,似比称“目录”确切些,但此法不甚通行。)
北堂书钞.........全书分帝王后妃政书刑法等十八部......
我认为,西周和春秋是封建领主制社会。春秋末年到进入战国,社会起了一大变化,即从封建领主制社会演变成为封建地主制社会。封建领主制社会的统治者是文武集于一身的领主,分封的大小领主按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建立其层层的统治,而被剥削的则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这些都类似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领主制社会。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等级制度崩坏,出现文武分途的官员,服务于诸侯变成的国王以至其后统一全中国的皇帝,而取代农奴的则是直接受地主剥削的佃农以及只向国家缴纳赋税的自耕农,这对原先的领主制社会说来自是一大进步。
【主要参考书】学习史部目录,好的参考书不如经部多。这里就我所知介绍几种: 金毓黻的《中国史学史》,列举自先秦以至近代的史部著作和史料及有关文献,还讲述史官及史书的撰修,不事空谈,翔实可看。 柴德赓的《史籍举要》,是在江苏师范学院任教时撰写的讲义。柴氏对纪传体的《二十四史》下过真功夫,因此这部分写得详细,有许多是他自己的见解心得。但因为其书的付印问世是在他身后,有些小错误未能改正,不过总是瑕不掩瑜的。 王树民的《史部要籍解题》,也写得比较好,翔实可读。
【法家】所谓法家,实包括讲法和讲术两家。当战国初期封建地主制取代前此之领主制,国君当如何直接驱使文武官员来统治佃农、自耕农,就得讲法,当如何管理此等文武官员,就得讲术。最早讲法的李悝、吴起均出仕魏国,商鞅是卫国人最初也出仕魏国后才入秦,讲术的申不害是郑国人而出仕韩国,最后集大成的韩非又是韩之公子。为什么魏、韩等三晋之地孕育出法家,就因为晋国在春秋时就尽杀公室之子,“自是晋无公族”,领主制早受打击的缘故。
“公孙述刘二牧志”...“李特雄寿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序志并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名目录”
古文献学四讲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