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内容简介
为什么你不知道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为什么华尔街风险资本会选中希特勒作为“投资”对象?为什么美国总统遇刺的比例高于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这本书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这本书旨在告诫人们警惕潜在的金融打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家将大举深入中国的金融腹地。昨天发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会在中国重演吗?
热门摘录
人民的未来税收被政府抵押给私有中央银行来“借出”美元,由于是向私人银行“借钱”,政府就欠下了巨额利息。其不公正体现在:一,人民未来的税收不应被抵押,因为钱还没有被挣出来,抵押未来必然导致货币购买力贬值;二,人民的未来税收更不应该抵押给私有中央银行;三、政府平白无故地欠下巨额利息,这些利息支出最终又成为人民的负担。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公正。
*为什么中国的货币必须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原因?掌握定价权。 *在西方所有现代债务货币中,最坚挺的瑞士法郎。因为瑞士法郎曾100%被黄金所支撑,具有与黄金等同的信誉。
经过许许多多的战乱和衰退,小老百姓们终于搞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经济自由,政治自由只是摆设;没有经济平等,民主制度也就失去了根基,成了任金钱玩弄的道具。
问题在于,历史的真相和媒体刻意塑造的公共感知之间,常常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人们对精心编导的场景难免出现错觉。
凯恩斯摇旗呐喊,银行家推波助澜,罗斯福瞒天过海终于拔掉了金本位这个镇魔瓶盖,财政赤字与廉价债务货币这一对孪生怪兽终于从牢牢的禁锢中挣扎出来了。
美国的南北战争,从根本上看,是国际金融势力及其代理人与美国政府激烈争夺美国国家货币发行权和货币政策的利益之争。在南北战争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双方在美国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个金融制高点上进行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国总统因此被刺杀,多位国会议员丧命。直至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成立,最终标志着国际银行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人们买房时,向银行申请的贷款只是一张欠条,银行的账户上本没有这样多的钱,但在债务产生的同时,却无中生有地“创造出了”钱,这张欠条立刻被银行系统“货币化”了,于是货币供应将立刻增加几十万的流通量,这些增发的货币实时地推高了全社会的平均物价水平,尤其是在资产领域。所以在没有房地产贷款时,房价不可能有如此高的水平,银行声称是为了帮助人民能够负担得起住房,但结果正好相反
威廉王子本人在历史上是一个视财如命的人,在18世纪的欧洲以“租借军队给别的国家来“维护和平”而出名……后来在美国独立战争时,华盛顿对付的德国士兵比英国的还要多。
铁路的建设是严重依赖金融支持的重要基础行业,美国庞大的铁路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仰赖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资本市场的金钱才得以实现的。
凯恩斯进一步宣称,他那本艰涩的新经济“圣经”只有30岁以下的年轻经济学家才能看懂。这一宣称立刻受到青年经济学家的欢呼,保罗 萨姆尔森在给朋友的信中喜不自胜庆幸自己还不到30岁,他说:年轻真好。但就是这个萨姆尔森也承认《通论》是一本“写的很糟,组织混乱,充满混淆的书”。
有一次,内森拿着他哥哥阿姆斯洛从法兰克福罗斯切尔德银行开的支票到英格兰银行要求兑换现金,银行以只兑换本银行支票为由加以拒绝。内森勃然大怒,第二天一早,他领着自己的九名银行职员,带着大批英格兰银行的支票来要求兑现黄金,只一天就使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明显下降。第二天,内森带来更多的支票,一名银行的高级主管颤声问内森还要兑换几天,内森冷冷地回答:“英格兰银行拒绝接受我的支票,我干吗要它的?”
人民对黄金与财富的必然联系早已成为生活中的自然逻辑。纸币自由兑换黄金实际上成为了人民最基本的经济自由的基石,只有在此基础之上,任何民主和其它形式的自由才具有实际意义。当政府强行剥夺人民将纸币兑换黄金这一与生俱来的权力的时候,也就从根本上剥夺了人民最基本的自由。
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况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储蓄不被通货膨胀所吞噬,将没有安全的财富栖身地。这就是那些福利统计学家激烈反对黄金的秘密。
替代战争的新方案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1. 在经济上,必须是”浪费“的,最少需要消耗每年GDP的10%;2. 必须是一种和战争危险类似的、大规模的、可信的重大威胁;3. 必须提供人民强迫性服务于政府的合乎逻辑的理由。
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通过使货币购买力贬值来实现社会财富的转移。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在基础货币被稀释之前就去的货币的人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毫无疑义银行业是通货膨胀最大的获益者。其次,距离银行信贷的越近的人占到的便宜越大,越远的人吃亏越大,而节俭储蓄的人和依靠固定收入的人将是通货膨胀最大的牺牲品。
从1864年开始,银行家们可以世世代代享用国债利息这一美餐。仅仅是由于政府直接发行货币还是政府发行债券而银行发行货币这一点看似不起眼的差别,就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不公平。人民被迫向银行家间接缴税,为了原本是他们血汗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和货币! 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为数不多的由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政府和人民为此而节省下来的巨额利息开支是中国能够高速长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有人提出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人民银行必须用政府的国债作为抵押来发行人民币,中国人民就需要当心了。
房地产贷款相当于一下子透支咯人民未来30年的收入,将未来30年的钱拿到今天一起发放成货币,如此海量的货币暴增,房价、股市、债市岂有不涨的道理?
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蓄谋已久的精确定向爆破,熠熠夺目的崭新金融大厦总是建筑在成千上万的废墟之上。
(2006年)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后,与以前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从前的国有银行虽然有推动资产通货膨胀来赚取利润的冲动,但绝没有恶意制造通货紧缩来血洗人民财富的意图和能力。
通货膨胀造成财富重新分配却不是那么直观的。
银行在部分储备金之下"无中生有"的创造出支票货币就相当于在印假钞票。最先拿到"假钞票"的人首先来到高档餐厅大吃了一顿,作为最早使用"假钞票"的人,市场上的物价还是原来的水平,他手中的
银行在部分储备金之下"无中生有"的创造出支票货币就相当于在印假钞票。最先拿到"假钞票"的人首先来到高档餐厅大吃了一顿,作为最早使用"假钞票"的人,市场上的物价还是原来的水平,他手中的"假钞票"拥有和从前一样的购买力。
当餐馆老板接受"假钞票"之后,用它买了一件衣服,他就成了第二个受益人,
此时,"假钞票"的流通量还没有达到被市场发掘的程度,所以物价仍然没有变动。但随着假钞票的不断换手,以及越来越多的假钞票进入流通,市场就会慢慢发现,物价将渐次上涨。
最倒霉的就是连假钞票的面都没来得及见到,物价就已经全面上涨的人,他们手中的钱在物价上涨时不断丧失着购买力。也就是说,
离假钞票越近的人就越占便宜,越远越晚的就越倒霉。在现代银行制度下,房地产业离银行比较近,因此它就占了不小的便宜。而靠养老金生活和老老实实储蓄的人就是最大的输家
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的,换句话说,英国政府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必须向私人银行借钱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的本息都是以金币结算
英格兰银行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国王和王室成员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国家的永久债务,用全民税收做抵押,由英格兰银行来发行基于债务的国家货币。 这个设计把国家货币的发行和永久国债死锁在一起。要新增货币就必须增加国债,而还清国债就等于摧毁了国家货币,市场上将没有货币流通,所以政府也就永远不可能还清债务。
维也纳是当时欧洲的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欧洲王室都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 拿破仑战争虽然打垮了神圣罗马帝国,但它的继承者奥地利仍然以中欧的龙头自居,傲视其他的王室。加之其正统的天主教教义,与英法等新教盛行的国家相比要僵化不少。
由政府印刷和发行纸币来作为统一和标准的法币。这种纸币和欧洲流行的银行券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没有任何金银实物做抵押,是一种完全的政府信用货币。
货币战争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