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群疑
学佛群疑内容简介
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及各種風俗習慣的衝擊下,佛教正面臨著更多層面的挑戰和考驗。聖嚴法師精選七十七則一般人都可能有的疑惑,以經論為基礎,加以反覆的辨證剖析,為疑者解惑,為信者銘證。本書為《正信的佛教》之後,聖嚴法師另一本以問答的方式,解答佛教問題的經典著作。書中七十七個題目,主題廣泛,題題都觸及學佛人的疑點,個個都可能是誤導誤信的迷思。既是知識學問,更富生活性和實用性。其中包括:佛教對神通、異能的看法?對靈媒的看法?嬰靈作祟之中有根據嗎?佛教對風水、命相的看法?如何課誦?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等,以及佛教對科學、生命觀、世界觀、未來觀的認知。內容文字淺顯流暢,解答精闢詳細,是學佛人解惑入門的必備經典。
热门摘录
僧宝是老师,法宝是教材,佛宝是发明及发现教材的过来人。唯有三宝齐备,才是完整的佛教;否则仅信三宝之中的佛宝,那和盲目地迷信神鬼无异;仅信三宝中的法宝,则和一般的学者研究学问无异;仅信僧宝,则和普通人认乾爹、拜干娘相似,那就不是佛教。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可以学佛,佛教不会把未皈依三宝的人指为魔鬼;但是未经皈依三宝仪式的人,在心理上,必定有所推托、踌躇、迟疑,遇到紧要关头
佛教徒应以怎样的态度来赚钱? 佛陀释迦世尊除了不鼓励从事首陀罗的职业之外,其它都在容许的范围之内,而且加以赞歎,可见佛教徒从事工商业是正当的。 身为佛教徒有个原则,即凡是杀业、淫业、盗业、赌博和妄语,乃至于酒类等的买卖,都应避免;但是不能斩钉截铁说某种生意不能做。比如开电影院,专门放映诲淫诲盗的影片,当然不可;若是放映艺术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影片,则属于正业。
佛教徒应该如何举行丧葬仪式? 正确的佛教葬仪,除了司礼者之外,主体应该是出家的法师为亡者诵经。参与的大众,均应人手一册佛经跟著持诵。持诵的内容,最好是简短的经文及偈颂,例如《心经》、〈往生咒〉、赞佛偈、佛号、回向偈等,不用唱,只用诵; 依据「净土法门」,在弥留时宜有善知识-不论是在家或出家的修行者,为亡者说法、诵经、念佛,称为助念,一直到命终十二小时之后,移动遗体,为之沐浴、更衣,并继续以助念代替伴灵。而且,每举行一项仪式,都用佛法开示亡者,令其一心皈命佛国净土。
早期的印度佛教史上,学者间就有大乘非佛说的论调,因为大乘经典的出现和流传,是在佛灭之后数百年。但是大乘佛法有其原始佛教的根据,只不过把思想的层面提高,予以哲学化,使它更博大、精深、玄妙,从人间推广而至于无限,所以说,原始的经典是以人间为对象,而大乘经典则是以菩萨为对象。
大修行者可以掩关,也不一定非要经过闭关的形式和过程不可。如果因缘许可、事实需要,闭关的确也是摆下杂务、杜绝外缘,专事修行的最佳方式之一。
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来表征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行,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故亦无须执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
学佛群疑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