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作者:王树增

分类:作品

收藏:0

点击:16

顾文姬评分

5

1865人评价

5星0%
4星0%
3星0%
2星0%
1星0%

长征内容简介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一本书。

据悉,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曾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1901年》获鲁迅文学奖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此外,他还获过中国报告文学奖、曹禺戏剧奖等。他的新作《长征》,在出版过程中受到了新闻出版署、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出版集团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领导的高度重视。

——以上介绍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主页(http://www.rw-cn.com)

登录查看更多

热门摘录

红军的举动感动了甘孜白利寺的格达活佛,……为了让藏民更加了解红军,格达活佛写下了可以传唱的诗歌: 云雨出现在天空, 红旗布满了大地。 未见如此细雨, 最后降遍大地。 啊!红军,红军! 今朝离去,何日再回? 幸福的太阳, 从高山上升起来了! 像乌云一样的痛苦, 被丢到山那边去了! 你不要以为山高, 有翻山的一匹骏马。 你不要以为没有人同情我们, 有搭救我们的恩人来了!

回首长征,我们始知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不屈的意志,什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英雄主义 无疑,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不败皆源于此。 具备了这样的精神,中国革命才得以取得胜利。 具备了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才得以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 具备了这样的精神,中国就有希望争取到光明灿烂的未来。

不喜喝酒的毛泽东有些醉意了。他把辣子、酱油和醋抹在一块西瓜上,说这是“五味俱全”,然后大口吃起来,还热情地邀请大家也这么吃 毛泽东一再邀请,张闻天尝了一口,连说:“太辣,太辣。 毛泽东说:“吃辣子的人最革命嘛。”

但是,随着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斯大林答应给予中国红军的帮助并没有实施,国共两党抗日联合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之后,苏联的飞机大炮全部给了国民党军队,这使最终还是在陕北扎下根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就是毛泽东直至晚年依旧坚忍不拔地保持着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这些新奇的词让他们享受到了共产党人给予他们的政治尊严和社会权利,目不识丁的农民因此萌生了为公家的事出力的群体意识, 这种 群 体意识是数千年来中国农民最缺乏的,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首先把产业工人而不是农民视为革命生力军的主要原因。但是,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由 于占有万分微薄从而导致付出时万分吝啬的农民,当他们眼见为实地认为值得而且必须付出时,其毫无保留和不计代价的程度竟是十分惊人的

杨成武说:“等革命胜利了,咱们要是能够到苏联去一趟,该多好啊!” 耿飚说:“带上咱们的红四团一块儿去!”

自人类进人有政治纷争的时代以来,所有推进文明的力量,从来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而只能是某一种信仰或某一种理想。

苏维埃,俄文 COBET的音译,意思是“会议”或“代表会议”,是俄国一九五年至一九七年革命时创立的一种武装夺取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这个充满激烈反叛意味的名词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名称

平的生活来临以后,他让自己吃饭、睡觉和工作的时间,与所有人的 正常作息完全相反。“他善穷经据典,使来访者大惑不解,或以沉默静思使对方不知所措”。他写字不论铅笔、钢笔和毛笔,只看离手边最近的是什么笔,写出的字自成一体,恣意纵横,妙趣横生,同一张纸上最大的字和最小的字甚至能够相差十倍。他不屈服,不谄媚,不信邪,对任何强加给他的意志绝不同,“对任何事从不持中立或消极态度”。“他说自己既有虎气又有猴气。他的性格中冷峻无情的面和幻想狂热的一面不断交替出现”。

他的阅读能力和刻苦精神来自他内心的盾:“我是极高之人,又是极卑之人。”在杨昌济的教导下,毛泽东已经能够把以康德为代表的具有欧洲风格的理想主义,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具有中国风格的公民意识结合在一起了。毛泽东公开宣布要做个“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的“奇人”,他的同学们因此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毛奇”一一他在冰冷的池塘中游泳,迎着风背通唐诗,一天只吃顿饭,长久地暴晒在日光中,不在宿舍而在学校的院子里睡觉,身上不带一文钱就开始长途游历,站在长沙南门最嘈杂的街市中读书并说这种锻炼是“成为英雄的一条小径

共产党高层在通道的讨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成千上万的红军献出生命之后,毛泽东终于获得了表达自己主张的机会,这说明共产党高层正发生着一种微妙的化。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参与重大决策的仅限于三个人,而现在参加讨论者却是六个人,毛泽东、张闻天和王稼祥都被邀请参加了通道会议。特别是对于毛泽东来讲,这是自一九三二年宁都会议以后,他第一次参加高层军事会议。据说邀请来自周恩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偏僻的通道县城进行的这次紧急讨论,的确称得上是中国革命命运发生转折的开端

黎平会议做出的另一个决定,也让李德感到了无与难堪:刘伯承重新当上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参谋长。 在中国红军中,李德最早认识的军事干部就是刘伯承,那是一九二九年在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里。当时,刘伯承具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使比他小八岁的李德只有崇敬地仰望。黎平会议的另外一个重要成果:中国共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政治局会议的集体讨论以会议决议的形式给予明确确定。

这两本军事教材,体现了从没有在任何一国军事学校读过书的毛泽东所创造的“另类”作战原则:敌进我退,敌 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人 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角落里不断吸烟的李德此刻被严重地冷落了。毛泽东天马行空般的发言最后落在李德的军事指挥上:“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也要睡觉,也不问走的是山地、平原还是河道,只知道在地图上一画,限定时间打,当然打不好

谈、吃、喝,津津有味,乐而忘返”。南京的板鸭,实际上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好吃。女人“多穿旗袍,臃臃肿肿的,好像里面塞了许多草,她们说话的声音比男人还粗重,女孩子如果学了南京腔调,就只能嫁给南京人了”。

扎西会议实际上是遵义会议的延续。 这次会议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博古彻底交出了共产党总负责人的权力。关于这一事件,所有的史料都记述简单,即使当事人的回忆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博古自此没有了决策权。应该特别说明的是,博古将党中央的领导权交给了张闻天。周恩来后来回忆说,毛泽东当时对他讲:“应该让洛甫做一个时期。”权力的交接形式很简单,让那几副直跟随博古行军的装有党内文件、中央档案和印信公文的担子,从此跟随着张闻天行军。

这个赤水河边的小集镇以出产优质的白酒闻名中外,占领了茅台镇的红军官兵没有侵犯酒厂的酒窖,但还是在当地大土豪的家里搬出了数百坛茅台酒,然后和全镇的贫苦百姓一起享用,几乎所有官兵的水壶里都灌满了茅台酒。红军的野战医院更是忙碌,他们储存了大量的酒以便当作消毒的酒精用,红军小卫生员们忙着用酒给伤员擦伤口,把脏的绷带在酒里浸泡后赶紧晒出去。干部们建议脚肿了的战士用酒洗脚,头上生虱子的则用酒洗头。霎时间,茅台镇里酒香四溢。

罗炳辉身材魁梧,胆力过人,立如一座山,坐似一尊塔,是个能打硬仗的优秀红军将领。他的妻子杨厚珍一直跟随着他,是中央红军中唯一的缠足女性,这位令人钦佩的女性用双小脚走完了红军的长征。

土门战役后,川军猛烈向红军阵地进行反攻,企图将土门路截断,而红军作战部队必须不顾一切地保证隘路的安全,因为此时红四方面军的后方机关,包括从根据地撤出来的兵工厂、被服厂、造船队、医院等等,正从这条险峻的山路上通过。红军和挑夫着机器、粮食和各类物资经均隘路走了数十天才全部通过一一在记录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史中这支红军部队此时的行动被称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开始”

没有参加攻城的红军部队普遍会了餐,红军官兵还得到了用以购买物品的银元。但是,官兵们都把刚分给自己的银元塞在了伤员的担架上。在红军中,从高级指挥员到年仅十五六岁的小战士,人人都没有个人财产的观念。红军官兵普遍认为,自己只要不掉队不负伤,留着银元没什么用处;而那些担架上的伤员,万一被留下,这些银元可以救他们的命。

这段时间以来,部队在云贵川边东奔西跑,行军太多,走了许多不必要的弓背路。难道非走弓背不能走弓弦吗?部队已经精疲力竭,再这样下去会被拖垮。建议更换前线指挥,以改变目前的困境。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应主持军事大计,前线指挥最好由彭徳怀负责。

长征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

关于王树增

王树增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 朝鲜战争》、《长征》,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图书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王树增的小说 更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